可殺身成仁這些。通常,有些人碰到處境危險的時候,就變節了,不能堅持原則。這是第七項。 。。
與他人相處(5)
主持人:這一點就說明,一個人是否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堅持原則不動搖。那麼第八個呢?
傅佩榮:第八個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就是“醉之以酒而觀其則”,讓他喝醉酒,看他是否守規矩。酒能亂性,很多人喝醉酒之後,就忘了自己姓什麼了,然後胡作非為。有些人平常表現還好,一喝醉酒就有問題了。這時候你就要看,如果他喝醉酒出問題,將來你讓他辦事或者到外面別人灌他酒,怎麼辦呢?
主持人:這也是一個弱點,那麼最後一點呢?
傅佩榮:就是剛才我們說的“色”了,“雜之以處而觀其色”,就是說,讓他男女雜處,觀察他是否端正。看他是不是像柳下惠,可以坐懷不亂。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主持人:剛才您說了九種檢驗人的方法,當然,我們不可能說檢驗一個朋友或者檢驗自己身邊的一個人時,要拿著這九條,一條一條去勾。這裡面也有幾個很有意思的地方,譬如,身處險境的表現、喝酒、處理金錢的態度,以及男女共處這些日常生活的問題,就給人感覺莊子設立了一個衡量人的座標,把人往這裡一套,就知道這個人好不好交往了,操作性還蠻強的。如果他要是出一本什麼“交友手冊”的話,我估計我第一個買。那麼剛才我們說的是去選擇和我交往的人,我選好了人家是合適的,那也得人家看得上我,才能交往,如何才能讓別人看得上自己,願意和自己相處?
傅佩榮:我們自己也要經得住“九徵”的檢驗,你不能說我光檢驗別人,你不要管我,這不行。
主持人:要自檢。
傅佩榮:跟別人相處,你沒有辦法一個一個去說,我怎麼樣去投其所好。這是不可能的。莊子就強調說,我要設法做到真誠,所有我的表現在外的,都是由於內心裡面的真正的情感,我才表現。在這個時候,最容易看得出來一個人的情感,譬如,你在傷心、快樂的時候,你表現的情緒方式是什麼,表現到什麼程度,等等。我們平常講儒家和道家,有一個很簡單的區分法,用兩個字形容,儒家叫做真誠,道家叫做真實。但是真實包含真誠在內,真誠是人的真實,真實還包括其他萬物。學習莊子的時候也要講真誠,他跟儒家的真誠有相通的地方。儒家講真誠才能夠讓一個人內在引發力量做該做的事;道家講真誠,就是我有感而發,絕不說任何一句討好別人的話,我跟別人來往的時候,情之所至,我才表現出來,以這樣的方式來互動。
主持人:在這一點上,道家和儒家倒是比較一致,就是希望一個人要心口如一。現在市面上那些假惺惺、兩面派、虛偽、做作的人太多了,裝得太厲害,痕跡太多,其實這樣反倒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傅佩榮:沒錯。《莊子·漁父》說到一個故事,孔子帶一批學生出外遊歷,見到一位老漁夫。老漁夫講了一段話,孔子就非常佩服他。這個漁夫講的就是,你要用真誠的情感,表現你內在的情緒。如果你真正生氣時,要不怒而威,不用大吼大叫,發出一股氣出來,讓別人知道你現在生氣了;真正悲哀時,不用哭得很大聲,悲哀的感情自然表現出來。莊子在這方面的描述讓我們感覺到:人活在世界上,不管喜怒哀樂,如果真誠表現出來的話,順著人性自然的傾向去走,表現出來之後,對於自己的心身都有幫助,不用扭曲它,不用壓抑它。但是在後來有些人學莊子學偏了,我們常常舉例子提到誰呢?在魏晉時代有一個名人,叫做阮籍。
主持人:那是竹林七賢之一啊。
傅佩榮:阮籍是竹林七賢之首,他學莊子的思想,總覺得自己不要受名教、禮法的束縛,要設法做我自己,做真誠的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