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殲滅龍津橋前的百餘虜兵及斬殺赤扈悍將拔格的良機。
龍津橋作為編木拱橋,橋身要比昌泰橋更為高聳,但寬度卻相差無幾。
受當世的造橋工藝限制,龍津橋飛臥蔡河之上跨度長達八丈,寬僅兩丈多點,而橋身正中與橋身接長街的兩端相比,拱隆起來卻將高達兩丈五尺,在外形上特別像一道飛虹橫臥清波。
也就是說,龍津橋於朱雀門城樓之前,陡然間將百餘步寬的里長街收窄到僅七八步寬,橋身還是一道陡坡。
這個脖子要比想象中細得多,而且這個脖子還不順暢……
拔格、楊從宗率領精銳進入龍津橋南,欲對楚山陣列發起發攻;之前當街列陣的千餘雄州兵馬,除了退入兩側鋪院之外,還有相當多的人馬則是作為後軍,沿龍津橋南半端及兩側列陣。
在龍津橋以南的兵馬被殺潰之後,或有一部分兵馬還據兩側的巷道、鋪院負隅頑抗,但百餘虜兵簇擁拔格退到龍津橋附近,實際是與作為後軍的三四百雄州兵馬混到一起。
這三四百雄州兵馬幾乎密密貼住龍津橋南半橋列陣,百餘虜兵還要更南面一些。
雖說拔格在汴梁城裡地位超然,楊景臣、王戚庸作為降將、降臣在汴梁城裡的首領,以及偽楚帝李汲,很多時候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但這一刻他卻沒有辦法命令身後三四百雄州兵馬讓開道路,以便他在身邊百餘赤扈精銳簇擁下退過龍津橋。
他真要那麼做,他們身後三四百雄州兵馬立馬就會撒腳後退,但又會因為龍津橋極其狹窄還陡峭的橋身,迫使他們所有人在短時間內被卡堵住,從而陷入混亂。
更為致命的,則是他們準備發動進攻時,將最前端封堵楚山當銜進入的盾車、偏廂車等戰械以及拒馬、鹿角等障礙物都移到一旁。
等他們退到龍津橋附近,除了騎兵所用的小圓盾外,壓根就沒有盾車、偏廂車等更為有力遮護箭雨射擊的戰械,為遮護前陣,加強他們的陣型。
徐懷此時已經令突騎撤了回來,但史琥等將率領精銳步甲卻沒有放鬆對龍津橋南的敵軍死纏爛打。
二十多精鐵盾車結構強度堪比重型戰車,卻僅有三百餘斤重,在里長街平坦、結實的路面上,兵卒操作能達到奔走如飛的地步。
輛盾車作為一組,在前側進退開合,可以輕易將小股敵軍的反擊瓦解於無形,也能有效遮擋敵軍弓手的貫穿射擊。
而楚山甲卒無論是陣列之嚴密,還是兵甲之堅銳以及弓弩之犀利,都遠非倉促間下馬作戰的赤扈兵卒能及——當然,得以入選侍衛親兵營的將卒,又有誰會是孱弱怯敵之輩?
史琥在前陣督戰,只是下令前陣利用精鐵盾車及密集陣型,緊緊將虜兵貼死,不給他們迴旋的空間——只要緊緊貼住,敵軍根本沒有轉身透過狹窄橋身後撤的可能——之後則在己陣之中組織上百名步弓手、強弩手,將一波波羽箭往敵陣覆蓋過去。
下馬作戰的虜騎所持刀弓較弱,是標準的輕騎裝束,熟牛皮所制厚甲,在八九十步的距離上配合小型護盾,也能遮擋羽箭攢射,但遮護能力到底要比重盾以及偏廂車、盾車等戰械差太多了。
面對一波波密集的箭雨覆蓋過來,即便絕大部分的羽箭無法一舉射穿牛皮甲或射穿不深,即便每一波箭雨,只能帶走他們身邊一兩人,但被壓制在橋頭沒有迴旋轉進的餘地,半盞茶的工夫,毫無還手之力被十數波箭雨的接連覆蓋,再是意志堅定的老卒,這時候也忍不住驅趕身後的雄州兵卒讓開道路來。
喝罵不成,便以刀弓相加……
從這一刻龍津橋南半側的敵軍徹底的陷入混亂之中。
拔格再是武勇,再是作戰豐富,這一刻陷入亂軍之中難以自拔,他的暴跳如雷、怒吼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