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統兵作戰,而是挑選勇敢堅毅的子弟,與劉福金等人在總管充當統兵軍將。
六七千老弱婦孺,要麼是周邊村落飽受盤剝無法維繫生計的赤貧農戶,要麼是為避戰難,從河淮等地千里迢迢南下的饑民、難民,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還是天生想著種地吃飯,而非扛起刀槍造反。
蔣昂宣佈在白露湖以南的臨江地區大規模建造垸寨、開墾荒地的訊息後,寨眾也是一片沸騰。
在劃編營戶之後,總營僅留不到千人,剩下六千多男女老少,則乘坐舟船渡過白露湖進入南岸的臨江地區,接管原先都僅有十戶漁民定居的漁村,展開轟轟烈烈的垸寨建設高潮。
洞荊聯軍的核心區在荊江以南的西洞庭湖。
去年洞荊聯軍對荊江以北地區發動攻勢,也主要集中沔陽、漢陽、竟陵等地。
白露湖與重鎮荊州冶江夏城相距僅四五十里,實際位於聯軍在荊江北岸控制區域的西側邊緣位置上,極易受荊州駐軍的威脅。
也因此在蔣昂生死不明之際,赤山寨得天聖將軍孫彥舟授意接管東洲寨,胡盪舟第一時間只是想著將東洲寨的青壯男女都接走,而非派兵馬進駐東洲寨。
除了東洲寨在地勢上容易為洞荊聯軍內部所忽視外,勢力原本就弱小的東洲寨這一次損失又是如此慘重,蔣昂短時間無意再衝鋒陷陣在前,在洞荊聯軍內部也進一步被邊緣化,或者被視為無足輕重了。
東洲寨進入臨江地區大舉屯墾,洞荊聯軍內部也只會認為這在大量青壯人馬損失之後,東洲寨不得已才鋌而走險。
當然,蔣昂也是派人前往天聖島,表達了這方面的用意。
早初蔣昂除了物資匱乏、地形惡劣,更主要的原因也是荊州駐軍覬覦一側,才把將近萬數的寨口都緊緊收縮在東洲島以及附近兩個小沙洲上,沒敢組織人馬進入臨江地區墾殖。
此時拋下所有的顧忌,東洲寨六七千男女老少進入臨江地區展開,形勢就大為不一樣。
之前緊縮沙洲之中,缺乏足夠的漁船,沿岸灘捕撈魚蝦都極為有限,此時展開來,單純就釣捕魚蝦這一項,收成就要遠勝於往昔;年後春暖花暖,白露湖以南二三十里縱深的臨江地區,野菜蘆草生長,也遠非擠滿寨眾的東洲島能比。
一座座窩棚緊挨著漁村搭建起來,成百上千男女老少在漁村外圍修造垸堤,先確保接下來這個汛季,聚居地不被洪水沖毀。
沿白露湖南岸及荊江北岸修造套堤,這個工程量極為龐大,暫時沒有足夠的人馬與資源去實施,但在聚居地附近的糧田開墾,並沒有說停止不做。
前期的開墾,主要還是採取江淮地區的垛田模式。
垛田模式說到底就是在沿湖、沿江低陷窪地,開挖網狀深溝,或將天然溪河進行深淘,將泥土堆積起來,形成一塊塊分割於河網之中的高田用於種植糧食。
一塊塊高田分佈河網之中有如草垛,遂名垛田。
開墾垛田效率自然高不了,也相當消耗人力、物力,每一塊垛田的面積也不大,但好在開墾一塊就能種植一塊,在大型套堤建成之前,也無虞汛季洪水的威脅。
同時一道道網狀深溝,也極大加密白露湖與荊江之間的溪河密度,形成臨江垸寨的天然屏障。
雖說孫彥舟聯合三十六家勢力掀起那麼大的風波,幾乎將洞庭湖及荊江沿岸的州縣都席捲其中,上百萬民眾拖家帶口投附洞荊聯軍,聲勢一時無兩,但依舊有很多的流民勢力流離在洞荊聯軍之外,或者說僅僅是洞荊聯軍的邊緣、外圍人馬。
白露湖位於洞荊聯軍控制地域的邊緣,南部臨江地區,遊離開洞荊聯軍之外的小股流民勢力就有很多。
東洲寨既然大舉進入臨江地區大肆建造垸寨、開墾糧田,對這些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