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9頁

諸葛亮正言向馬良說道:&ldo;賢弟,天子領率萬民。但天子是萬萬不可能一個人管理萬民的。這就必須有人扶助之。這也是所謂的:率土之賓,莫非王臣。從而得以上下有別,長幼有序。即以王治臣,以臣治吏,以吏治民。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無比的天下。使之萬眾所歸。但是,劉太尉的所行的法度卻顛覆了這一點,臣與吏與民,皆相等。雖短時可討好百姓,無所憂患,可長久下去。上下無所別,民心必驕。政令必然也不通暢。政令不通,乃亂世前奏。再加上那個劉太尉把土地進歸為國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家族,也必然會有所不滿。當劉太尉不在之時,無人可以鎮壓這種不滿。亂世不起,又在何時?&rdo;

第四百九十八回 觀虎鬥的劉明

馬良聞聽諸葛亮所言,對諸葛亮更是佩服。諸葛亮果然有大智慧,竟然能看出這細微之處的不足。不過,馬良敬佩過後,卻又不禁有幾分迷惑。十分不解的向諸葛亮問道:&ldo;兄長,那您因何不把此事向那劉太尉言及呢?以那劉太尉的智慧,以及其報紙上對兄長的看重,應該能聽得進兄長所言吧。&rdo;

諸葛亮搖頭道:&ldo;軍國之策,乃國之大事。輕易改之不得。如今,劉太尉羽翼早成,即使是愚兄去保那劉太尉,也萬萬不可能一步登天,成其首輔。若以某初來乍到之資,冒然向劉太尉言及此事,斷不會輕易改變劉太尉的想法。反倒會因為標新立異,遭到劉太尉的反感,同時也引起其臣下的不滿。而若是行之日久,黨派得利者越重,改變國策所觸及的強權者越多。那也就更不可能改變既定之國策了。如此,此事終究不可改變。我去之何意?&rdo;

馬良聽後,覺得有理。如今這個劉太尉確實是羽翼早成。身邊親信者眾多,那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等人,更是譽滿天下。而那蔡邕,管寧,更是天下士林的魁首大家。那劉太尉即使是在如何的聽聞過諸葛亮的名號,那也萬萬不可能在諸葛亮初來乍到的時候,就對諸葛亮委以重任,完全相信的。而既然那劉太尉的國策都已經實行了這麼多年,劉太尉的那些手下都沒有反對,那諸葛亮冒然進策,那也是斷不會被採納的。

於是,馬良也就對諸葛亮更加得欽佩。這諸葛亮真是了不得。對天下無意之事。雖高官厚祿而不動心。真乃君子也。

不過馬良還是有一事不明,覺得奇怪,遂向諸葛亮問道:&ldo;兄長。

那劉太尉乃是當世豪傑。其手下更不凡智者。他因何會行此不智之策?&rdo;

諸葛亮正色言道:&ldo;賢弟。那劉太尉非是不智。實乃是才智過分超人,信心極度膨脹,故此才妄想人定勝天所造成的。以我觀那劉太尉所行之國策,應是那劉太尉看現今的皇權不穩。乃片面的斷定是地方勢力過強所造成的。故此,那劉太尉才想一舉把天下所有的豪族全部削弱,以此來達到皇權強盛無比,以此穩定天下,進而享受千秋萬世的太平。此等思維,乃是他皇族根本利益膨脹的體現。故此,遠非旁人可以勸得。只可惜,天下萬民。有愚有智,優良不一。這就必將產生富貴貧賤。而優異者,也必然會吸引愚笨者依附。此乃天道,非人力可扭轉。劉太尉不思安撫民之秀者,反而妄想將之削弱,此亦乃逆天而行。遲早必將引起天下秀民地反抗。那劉太尉千秋萬代太平盛世的想法是萬萬不會成功的。即使那劉太尉武勇過人,能夠壓住一世,可也決不會長遠。反而更因為那劉太尉的這種思想的流傳,造成其他信心膨脹者群起而效仿。進而造成更多的亂世存在。須知,能行王霸之業者。

無一不是極度自信者和實力超群者。若有劉太尉之先例。效仿者之眾,可想而知。此實乃萬民之不幸也。&rdo;

諸葛亮這番話,說的馬良動容不已。馬良激動地向諸葛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