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沉默不語。張郃見其狀,又說道:&ldo;死有重於泰山,死有輕於鴻毛。因忠義而死,標名青史,雖死猶榮。苟且而生,今大局已定,我等棄主不義,也必不被他人待看,受辱一生。若是如此,生不如死。&rdo;
高覽這才堅定了信念,跟張郃說道:&ldo;某必誓死於將軍同守官渡,不讓幽州軍打通要路!&rdo;
張郃欣慰的點頭,與高覽擺酒共飲。可張郃、高覽不知道的是,就是在這一刻,官渡要塞,以及黃河下游的百姓,卻因為高順的仁義,免了一場滅頂的大禍。
那高順的大軍之中,那也是配有隨軍參謀的。那參謀姓尚,名毅,字寬中。也是幽州軍校的佼佼者,精通謀略,眼見張遼大軍受阻於官渡,思索一策,對高順進言道:&ldo;將軍。黃河水急。今又六月天氣,水位高漲。莫若掘黃河,以灌官渡。只需十日。即可令此地成為一片水澤。任我大軍通行。&rdo;
高順微一尋思,就明白此策確實可行。那黃河水患,本就是天災不斷。不用人幫忙,那都時不時地鬧騰一回。也就是這兩年主公沿岸植樹,梳理河道,這才讓黃河安靜了幾年。這要是人為的破壞一下。別說是這小小的官渡了。再大的防務,那也是經不起黃河發威的。
但是!高順不同於呂布。雖然高順也很看重功勳。可高順卻也看中百姓的性命。當初跟隨劉明,就是還呂布的恩情。在劉明手下那麼多年,更是明白是為什麼而戰。如今,這黃河決口,那簡單的很,水淹官渡,那也簡單的很,可這黃河水,易發難收,掘了黃河,那大水傾覆之下,那是不分什麼官兵,百姓的。官渡之中的百姓又該怎麼辦?黃河下游的百姓又該怎麼辦?
第六百二十四回 張昭和呂蒙
&ldo;此計不可。&rdo;高順板著臉,斷言說道。
經過激烈的心裡鬥爭,高順為了百姓的仁義,最終佔到了上風。
畢竟高順這一路的兵馬,不過是幽州吸引曹操兵力的一路虛兵。取勝固然好,高順能有一個天大的功勞。可不勝,卻也對整個戰局沒有什麼影響。只是高順沒有額外的功勞罷了。真正的主力,還是趙雲,張飛他們。
當然了,若是高順如今的這路軍情危及到整個戰局的勝負,高順作為一個軍事統帥,也許會做出另一番的決斷,畢竟高順首先還是一個軍人,犧牲小我,成全大軍的鋼鐵心腸,高順還是有的。可如今,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顯然不必如此。這一虛榮功勞,在如今受過劉明教育的高順心中,顯然是不如萬千的百姓生命、生活重要了。
相比於程昱對曹操的狹義忠義,以及張郃名利忠義,高順這一忠義,這才是真正的忠義。可如今卻沒有人知道這一點,就連高順自己也沒認識到這一點。而是在做出決定之後,又覺得對不起劉明,延誤了戰機。隨即上表給劉明請罪。
當然,高順的參謀尚毅也把自己的作戰方案上報了過去。雖然高順有作戰統帥權,以及決斷權,可這並不妨礙軍事記錄對全軍作戰的如實記載,若是高順在軍事行動上有什麼錯誤的舉措,事後也會自有功過評價的。
而就在高順和張郃各有決斷的時候,曹操那裡也最終知道了許都的危機。
曹操一見之下,大驚失色。三路大軍均報平安。那幽州軍是從哪進來的?他怎麼能悄無聲息的就打到兗州來了?許都被圍,那老家兗州可就徹底的危險了。兗州乃是聯絡徐州和兩淮糧倉的紐帶、根基。沒有內地的根基,前線的後續糧草供應那可就全完了。而沒有糧草,幾十萬的大軍,那還打個屁?
而且。如今不同於曹操當初攻克徐州,如今乃是本土防禦,本土作戰,治下的百姓,那都是曹操的領民。當初在徐州應急的那些手段,現如今根本就不能用,若是用了,恐怕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