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3部分

官員上疏是地方官府態度,民間上書是民意。兩者分開看時,在高高在上的朝廷眼裡,很可能無關痛癢,無非是個別人發牢騷而已,不代表地方上主流態度。

但地方官府和民意兩者合在一起時,影響力就會成倍的增加。這時候就不再是個別人牢騷,而是一種能代表主流的態度了,那麼朝廷肯定要重視起來。

蔡孔目當然也明白上述道理,便憂心忡忡的看著府衙大堂裡的鬧劇,心裡忍不住為方大人擔心起來。

先前方大人讓蔡孔目上演一出苦肉計,然後叫他到知府這裡獻計獻策,大肆鼓動知府倡議上書時,蔡孔目覺得這計策成功性不大。

哪個官員能有這麼傻,連官官相護的道理都不明白?但蔡孔目卻沒料到,方大人所言都成了事實,李知府還真就鼓動眾人一起上書。

現在成了這樣情況,方大人怎麼辦?

以蔡孔目的從政經驗來看,凡是地方官府和士紳耆宿聯合起來的抗議彈劾的,那都是鬧到了天怨人怒的地步。這種事情的主角不是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就是為害一方的閹賊。

除非有天子無條件力挺撐腰,這樣的人多半都沒有好下場,方應物固然有點背景,但還沒到能被天子強力撐腰的地步罷?他又不算是天子佞幸臣子,也不是宦官太監。

可是這個局面,彷彿又是方大人一力促成的,全過程看下來,怎麼看怎麼像是自尋死路。。。。。。蔡孔目縱然世事洞明,但這時候也看不懂了,陷入了迷茫之中。

究竟是方大人一切盡在掌握,暗中留有後手,還是他弄巧成拙、騎虎難下?(未完待續。。)

ps: 第二更!

第五百一十二章 狼來了

事情完畢,陳情表文被交付與急遞鋪軍士,此後人群漸漸散去,李知府也退回了後堂。

有幕僚劉師爺迎上來,面帶憂色的建言道:“前兩年在下一直在京師遊歷,這欽差方大人時任京縣正堂。聽聞方大人雖然年紀很輕,但做事謀定後動,善於出其不意,委實老練得很。

由此而想,今次之事只怕沒這麼簡單,方大人處置公事不應當是這種浮躁驕橫的粗莽做派。”

李知府對劉師爺的建言不以為意,笑道:“打了幾次交道,實在沒看出方欽差行事哪裡老練了?

但想來你也不會虛言妄語。大概因為此地是蘇州府,不是京師,地方不一樣便水土不服了。亦或是他的助力都在千里之外,獨自在蘇州府便不靈了。”

那劉師爺當年在京師時,親自耳聞目睹過方應物的事蹟,此刻仍然感覺不太對頭。

他還想說什麼,卻聽到東主又道:“你大可將心胸放開一些,即便你言之有理,方應物確實暗藏了手段,我又能有什麼損失?

即便彈劾不成功,那也就是不成功而已,方應物這欽差不可能一直駐在蘇州府。更退一步,難道本官還能比致仕更差。”

劉先生仔細想了想,幾乎將所有假設都用上了,但確實也想不出方欽差還能有什麼手段。

最終只能自我安慰道,大概是自己多慮了罷。可能是因為方應物此人過去做事太成功,一帆風順太久導致心氣就浮了,來到新地方也沉不下心。於是變得驕矜起來。

其實也不怪李知府大意,此時連蔡孔目這個深知內情的當事人都迷茫萬分。更別說李知府了。

不過話雖如此說,李知府該小心還是非常小心的。這邊聯名上疏的事情肯定瞞不住人。天知道方欽差知道後會做出什麼舉動。

方大人畢竟是欽差大人,若打著玉石俱焚、同歸於盡的心思,那還真是不好應付。

所以在朝廷表態之前,李知府格外注意提防,非常密集的派人打聽一切與欽差公館有關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