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對比說起來不協調,但是看起來彷彿還算和諧。好像方應物確實理所應當似的,李東陽和其餘人只能面面相覷。
方應物臨走前。李東陽嘆道:“朝中尚有諸公在,你又何必強自出頭?”
方應物愣了愣,沒想到李老師突然問出這麼一句來,所幸還有幾分急智,立刻答道:“吾輩讀書人,當以天下為己任!言出行隨,僅此而已!”
以天下為己任,言出行隨,僅此而已?李東陽怔了怔,無數畫面閃過腦海,最後忽然生了些醍醐灌頂之感。
兒子如此,父親可想而知。他李東陽入翰苑二十年,方清之才八年,但方清之成就卻比他大得多,難道原因就在這裡?沒有這種胸懷天下的理想,又哪來登高望遠的決心?
方應物早與項成賢走得遠了,哪裡知道李老師心裡這翻騰想法其實他之所以如此積極,一是擔心被萬安報復。
得勢的萬首輔與失勢的萬首輔相比較,絕對是兩種不同的人物。如果萬安失勢,即便還繼續當首輔,雖不敢說不足為慮,但至少壓力小了很多;如果萬安更加得勢,那肯定少不了一群錦上添花的人幫著收拾自己。
二是方應物面子上過不去,更不甘心十拿九穩的算計落了空,白白讓這樣一個金手指失去效用,甚至反過來被逆轉。
項成賢邊走邊問道:“你說還有機會?機會在哪裡?”
方應物莫測高深的解釋道:“凡是關於災異的政治解釋,歸根結底是要看天子的心思,天子採用哪種解釋,哪種解釋就是天意。”
項成賢聞言更洩氣了,嘆息道:“那更沒機會了,聖上明顯是與萬安一夥的。”
“誰說的?沒那麼簡單!”方應物冷靜的分析道:“如果聖上確實採納萬安和康永韶之言,那麼只需要藉著萬安奏疏下一道罪己詔,並傳諭說天意示警東宮失德並更換太子即可,為什麼還要將泰山地震明發廷議?讓朝臣們再議論,又能議論出比萬安更貼心的結果?”
項成賢經過方應物提醒,若有所悟。方應物繼續解釋道:“天子在迷信鬼神這方面,滿朝文武沒有不知道的。
若是萬安康永韶為了逢迎媚上,故意製造天意,那天子雖然為了省心可能配合採納,但心裡不會太在意,畢竟明知是假的。
但是泰山連續地震卻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恰好還發生在意圖廢除東宮的這幾個月。你說面對真正發生的災變,聖心能不忐忑麼?
無論萬安怎樣逢迎粉飾,聖上難道沒有尋求真相的心思?在上天意志面前,只怕迷信鬼神的聖上也不敢違心,並肯定萬安康永韶所奏就一定是正確的。”
“對!”項大御史重新興奮起來了:“故而聖上才會將泰山地震之事下發廷議,這說明聖上心中其實也不確定!我們還有機會!可是,以你的身份不能去參加廷議,又有誰能阻擋奸邪?”(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一章 有志不在年高
項成賢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天子將泰山地震之事下發廷議,等於是給了朝臣一個相對公正的平臺。公正之處就在於,雖然萬安已經先入為主的佔了先手,但天子仍然給了別人發聲機會。
在這種場合比拼的就是各方嘴炮功力了,如果方應物這樣有名的正統派重火力缺席,確實令人遺憾,而且是非常令人遺憾。
但方應物不在意的說:“你何必為此沮喪?道理說辭無非就是那些,我傳於你和洪兄,再由你和洪兄出面激辯,不也一樣?”
“不一樣,不一樣。”項成賢搖頭道:“同樣的話,由我去說,別人就敢質疑反駁;但由你去說,別人或許就屏息收聲了,所以效果是不一樣的。”
方應物對項大御史的話啞然失笑,“你是不是想多了?除了你,還有別人會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