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了。
徐光放也有看《新聞聯播》的習慣,對此也有思考,正好和潘寶山討論起來。
“這幾年國家在宏觀調控中對農業和農村這個薄弱環節進行了加強,有效扭轉了前幾年糧食生產滑坡和農民收入增長不明顯的局面,把農業農村穩住了。”徐光放道,“明年就要進入‘十一五’,現在再適時打出新農村建設牌,作為下一個時期的大政方針確實很有必要,能把‘三農’工作推向新高峰。”
“是的徐市長,我國的國情決定了‘三農’發展關乎全盤大局,只有真正把‘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解決,才能更好地把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
“嗯。”徐光放點頭道,“僅僅有認識還不行,關鍵是看怎麼貫徹實行下去,行動是最重要的。”
“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目標也很全面,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絕不單純是搞新村建設。”潘寶山道,“但萬事皆有破題之初,我覺得新村建設是一個極為有力的抓手,是相對容易的切入點,也容易見成效。”
“不錯。”徐光放緩緩地點了點頭,“這項工作交給你,儘可能快地選取試點進行建設,然後形成模式開始推廣。”
潘寶山沒急著表態,他抿了抿嘴唇道,“徐市長,我雖然是從農村幹起來的,但之前接觸的一直是農業工作,任富祥縣副縣長時分管農村工作也比較狹義,並沒有真正接觸過農村全面工作。”
“我明白你的意思,那沒關係。”徐光放笑笑,“一切從鍛鍊開始,別忘了你現在的身份,你所面對的其實並不僅僅是農村工作,而是松陽市全市大局,所以你要儘快適應,開啟工作局面。”
“好的徐市長!”潘寶山很堅定地點頭道,“我會盡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
“你有通觀大局的能力,我相信你。”徐光放面帶微笑,“不要束手束腳,要把年輕人開拓拼取的勁頭拿出來。”
“好,一定!”潘寶山望著徐光放,眼神裡透著百倍信心。
潘寶山對著手的第一項專職任務看得非常重,也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又好又快地完成一個新村建設的典型。他決定回富祥,因為對富祥瞭解,工作開展起來會很順手。
回到富祥,潘寶山和劉江燕一起到劉海燕家吃飯的時候,把徐光放交待的抓新村建設典型一事說了,接下來一段時間要長住這裡,用心抓好工作。
劉海燕說是要用心,這是一次很好的表現機會,要抓住抓好。“此事該和祁宏益碰個面,讓他有句話。”劉海燕道。
“嗯,是要跟他好好談一談,祁書記是自己人,也不見外。”潘寶山道,“到時還需要他大力支援。”
“措施的落實,最終還是要靠地方具體執行。”劉海燕道,“執行力的大小,決定了事情的成敗。”
“所以我要回富祥,去夾林,到我最熟悉也最得心應手的地方。”潘寶山道,“反正這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徐市長對我的看法可能會急轉直下。”
“既然這樣你就早點找祁宏益,儘早著手安排才是,萬一有不湊手的地方也好留出個提前量來調節。”劉海燕道,“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你跟祁宏益關係好歸好,但牽扯到經濟方面的有直接經手一定要回避。”
“嗯,我知道的大姐,祁書記伸手過長,怕是要生出不少事端。”潘寶山道,“以前沒有跟他有過什麼經濟上的往來,以後也不會有。”
潘寶山說得沒錯,他早就料想到祁宏益之前的行事危險性較大,現在劉海燕這麼一提醒,說明已有風聲,肯定是馮德錦他們在蓄勢。對此,潘寶山雖感不安卻也無奈,因為祁宏益的事,並非他所能幫上忙的。
想也無用,暫且不想,也不談。潘寶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