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百姓唯恐避之不及;但茶匪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收入來源,就是運賣茶葉。
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們反而更偏向茶匪,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想要剿匪成功,就得想辦法切斷茶匪與周圍百姓的這種聯絡。
“……也不對。
“這似乎不可能做到,我沒那麼多時間。”
趙海平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好好整頓一下這裡的官場,然後再推出幾項好的政策,讓這裡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這樣一來,他們應該就不會再去支援茶匪了。
但轉念又一想,這固然是治標又治本的好辦法,但時間太長,見效太慢了。
很多百姓跟茶匪勾結,這已經是一種慣性了,就算他們的生活變好了,在年之內,這種義氣關係也仍舊是存在的。
到時候只要官軍大舉進山,茶匪們還是會第一時間跑路。
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當然沒問題,但此時趙海平扮演的虞稼軒實際上是救火隊員,朝廷怎麼可能等幾年去解決一股茶匪?
雖然誰都知道把一個地方治理好、讓匪患絕跡是上策,但這上策見效太慢,沒幾個人能等得起。
“所以,得換個思路。
“官軍大規模進山會被發現,會有百姓去通風報信。而且,大量的官軍集結,本身也是需要時間的,這就給了茶匪們逃跑的空檔期。
“所以……這道題的解法跟之前五十騎劫營是一樣的。
“兵在精,不在多!
“把主要的官軍留在城中,同時精挑細選出一批精銳,暗中進攻。與此同時,再派出幾隊人手堵住下山的路徑,或許就能將這夥茶匪給擊潰。
“哪怕不能盡數殲滅,但只要能抓住首惡,這股匪患應該就算是平定了。”
想到這裡,趙海平的念頭瞬間通達。
他再度開始試煉。
……
【距牛渚之戰:8年】
楚歌的視野中再度出現這行提示。
這意味著,他又可以檢驗自己新政的成果了。
這次對於王文川的新法,楚歌沒有再去改動具體的條文,因為他很清楚,糾結這些條文的細節沒有意義。
歷史上的王文川已經是一個有能力、有智慧的官員,他對於社會問題的洞見是很清晰的,解決方案從表面上來看,也是很全面的。
但一執行起來,就跟預期中的情況查了十萬八千里。
所以,楚歌一番分析得出結論,要改革,先要澄清吏治。
只有手下的官員都是一群清正廉明、能幹實事的官員,新法才能按照王文川的預想推行下去。
否則,下邊的這些官員就只會唱歪經,用新法來給自己牟利,並最終讓王文川來被這口最大的黑鍋。
之前楚歌提出整頓吏治的方法,並不複雜,一共兩條。
第一是加強官員的政績考核,第二是減少官員的恩蔭。
在楚歌看來,這已經是基本到不能更基本的內容了。
齊朝的冗官問題是貫穿始終的,大量沒能力的官員居於高位,他們中的許多人,如果是一邊貪汙一邊辦事還好,可關鍵是既不貪汙也不辦事,或者既貪汙又不辦事。
齊朝對官員的待遇,可以說是歷朝最高,如果跟大盛朝初年比起來,齊朝的官員簡直是生活在天堂了。
在楚歌看來,要一步到位地把這些官員的俸祿全都砍到大盛朝初年的那種地步顯然不可能,但我好歹也是當朝宰執,在皇帝的授意下,搞搞政績考核,敲打一下那些不辦事的官員,總沒問題吧?
州縣這兩級的官員,不稱職者十居八九,在這種情況下能把新法推下去?那才有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