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分佈在石灰岩組成的地下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溶洞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鐘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這就是我們看見的石柱。
“在喀斯特地貌裡,許多石灰岩地帶,它的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就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形成了奇峰異洞,生長了鐘乳石、石筍等。
“下面,我們又來說說鐘乳石,鐘乳石和石筍大不相同,一個像冬天屋簷下的冰柱,從上面垂下來;一個象春天從地面下‘冒’出來的竹筍。
“溶洞的頂上有很多裂隙,每一處裂隙裡都有水滴不斷滲出來,每當水分蒸發掉了,那裡就留下一些石灰質沉澱。一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又不斷地揮發,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越多,終於生成一個乳狀的房——這就是鐘乳石的“童年”時代。以後,乳壯的房外面又包上一層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這就形成了鐘乳石。鐘乳石的長度有的能達到上十米長。
“接下來,我們說說石筍,石筍是指在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錐體。它的形成其原理與石柱和鐘乳石形成是一樣的。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透過洞頂的裂隙或從鐘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於水分蒸發,另一方面由於在洞穴裡有時溫度較高,水溶解二氧化碳的量減小,所以,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就會自下向上生長出如筍狀的碳酸鈣石。這就是石筍。
“石筍是鐘乳石的親密夥伴。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來時,石灰質也在地面上沉積起來。就這樣,石筍對著鐘乳石向上長。可以說鐘乳石是‘先生’,石筍是‘後生’。但石筍底盤大,本身比較穩定,不容易折斷,所以它的‘生長’速度常比鐘乳石還快。石筍的最大高度能達三十米,有時會生長出像是一座寶搭樣平的‘石塔’。”
田理麥講到這裡停頓了一下,應該說對於溶洞中的石柱、鐘乳石、石筍的形成都講清楚了。沒有想到,吳總又說道:“小田。你能講講溶洞的形成嗎?”
田理麥看了看雷倩倩,覺得自己太被重視了,好象什麼都知道似的。
旁邊的吳小珺走過去悄聲對田理麥說道:“我認得那資料上也有,好象在說溶洞的形成時,講了形成原理,地貌特徵等,你好好想想!”
田理麥笑笑,不是他不知道,也不是他不記得。關鍵是田理麥想把這部分留下來讓楊錯講。因為,一旦自己將所有的內容全部講完之後,恐怕後面的楊錯和汪銀娥就不好講了,因為。景區的領導們再聽會如同嚼饃一樣,沒有新鮮內容誰還會聽得進去呢!
田理麥沒有辦法,既然吳總吩咐了,就只好講了。
田理麥接著便講道:“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當然,還有就是因為由於地殼不斷運動,海水退去,出現了綿延不斷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岩山峰。這些露出來的石山,長期受雨水風霜沖刷,頂部變成刀山劍石狀了。石峰底座,由於地史時期地下水的長期溶蝕,河水的長期衝擊,漸漸地形成了溶洞。”
講到這裡,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