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將軍之面,不過封侯而已,而且還多難。但是如果看將軍之背……”
他欲擒故縱,不肯往下說。
韓信急切地問:“看背又怎麼樣?”
“將軍之背,則貴不可言!”
蒯通故意把“背”字說得特別重,似乎另有深意。
韓信想弄個明白,何為貴不可言?
蒯通答曰,天機不可洩漏,一笑了之。
他又故弄玄虛地審視良久之後,才繼續說道:“在天下剛開始舉義反秦時,所有的英雄豪傑都互相聯絡、齊聲響應。那時,天下各路英雄風雲際會,如魚鱗雜沓、火星飛濺,那個時候大家考慮的只是怎樣才能推翻秦朝。”
韓信不解地問道:“先生替我面相,怎麼又扯到滅秦的事上去了呢?”
“將軍請耐心地聽下去,”蒯通又繼續說下去:“如今楚漢相爭,使天下數不清的人肝腦塗地,屍橫遍野。楚軍從彭城南北轉戰、乘勝掃蕩,威震天下!然而卻長期困於京、索之間毫無進展。”
韓信以一位傑出統帥的犀利目光贊同地說:“說實話,項王想要短期內取得絕對優勢,是不可能的!”
蒯通說:“那麼,漢王又怎麼樣呢?他統率著數十萬人馬,依仗山河的險要,拒守鞏、洛,一日數戰卻無尺寸之功,敗滎陽、潰成皋、走宛、葉,他真正算得上是一個乏智少勇的人。目前,他的銳氣為險塞所挫,而糧食又一天天匱乏,百姓怨聲載道,真不知道依靠誰好!”
韓信似乎已忘卻相面之事,問道:“那麼,先生以為這種局面將怎麼收拾呢?”
蒯通說:“我以為只有出一位聖賢,才能收拾這種局面。當今天下一個明擺著的事實,劉項二人的命運都繫於將軍,將軍站在漢,那麼漢就勝,站在楚就楚勝。今天,我願披肝瀝膽,誠心誠意地為將軍獻策,但恐怕將軍不會採納,還是不講罷了!”
“先生但講無妨!”
“如果將軍能夠採納我的計策,就不如脫身楚漢之外,既不像武涉所言依附項王,也不像目前受制於漢王,乾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這種情勢下,楚漢誰也不敢先來攻打你。將軍你賦有聖賢之才,又擁有眾多甲兵,佔據著富熟的齊地,再加上燕趙,從劉項難以控制的地方後發制人,順從百姓渴望安寧的願望,打為民請命的旗號西征,天下必然聞風而動響應將軍,誰敢不聽從你的號令?到時候將軍可抑強扶弱以立諸侯,諸侯重新立起來以後,天下都會聽從將軍的指揮,都會感激將軍的盛德。對於齊國來說,擁有膠、泗之地,而又有著各諸侯共同尊崇的盛德踞諸侯之上,而又對各諸侯安撫謙讓,這樣天下的君王們都會一到齊國朝拜。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給你你不取得,就會反受其害;碰上了機遇你不行動,就反而給自己帶來災禍。’願將軍深思!”
韓信仍然用前日對武涉說過的話對蒯通說:“漢王對我有知遇之恩。他讓我乘坐他坐的車,乘坐過別人的車就應該與他共患難;他讓我穿他穿的衣裳,穿過別人的衣就應該分擔他的憂愁;他讓我吃他吃的飯食,吃過別人的飯食就應該為他的事效命,我怎能見利而忘義呢?”
蒯通仍不死心,繼續向韓信進言:“將軍自是忠心耿耿幫助漢王,想為他建立起萬世基業,但我以為你打錯了主意。將軍最清楚陳餘和張耳,他們原是最好的朋友,結為生死之交。他倆同在趙國,張耳做右丞相,陳餘做大將軍。後來秦兵圍趙,張耳派部將張黶與陳澤去催促在外的陳餘,卻為秦兵所殺。從此二人之間產生猜疑而終於決裂。後來陳餘攻張耳,張耳投奔漢王,終於借將軍之兵滅殺陳餘,叫他身首異處為天下笑。二人由朋友變為敵人,互相殘殺,是因為災難生於多欲,人心難測。如果將軍認為漢王不會加害於你,這是一種誤解。就像大夫種和范蠡,他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