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領回來的顧客,就沒有不來做衣服的。
這種情況下,上門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少愛美的大姑娘小媳婦看著衣架子上那一排呢子外套眼饞。
「要是有呢子料,我也要做一件這樣的大衣,過年穿多好!」
「這灰色可真洋氣,不知道這麼好的呢子料子,從哪兒買的?」
很多人都想做呢子外套,但寧縣的百貨商店裡,羊毛呢,彈力呢那都是一上貨很快就賣光了,特別不好買。
許沁透過小朱瞭解到,海市紡織廠是生產呢子料的,不過人家的銷路很好,除了供應海市和下面各縣,很多都銷到省城了。
雖然各地的紡織廠都是國營的,不會對私銷售,但許沁還是決定去看一看。
林東幾乎還是天天加班,指望他照顧孩子是不可能的,許沁託人往河東村捎了信兒,第二天王美蘭就來了,把幾個孩子交給王美蘭,許沁才放心的坐上班車去了海市。
海市不是本省的省會,但在八個地級市裡面,算是總體發展最好的,當然了,以她後世的目光,整個城市規模不算大,也不算繁華。
倒是廠礦企業比較多。
光是紡織廠就有六家,其中一二三家不生產羊毛呢,四主打床上用品,最有名的是純羊毛毯,產品大部分都出口創外匯,五六兩家都生產羊毛呢,質量都很不錯。
省城的大街上,很明顯穿呢子外套的人特別多,尤其是年輕人,小夥兒一般穿的是青色或黑色的呢子外套,大姑娘小媳婦穿的就花哨了,基本什麼顏色的都有。
雖然明知道會被碰釘子,但她還是去試了試,果不其然,兩家的銷售員都告訴她,廠子出貨只能是公對公,要是個人都來批發,那國營商場賣啥?
國家制定的布料供應票不就成了白紙了?
因為是預想到的結果,許沁心裡倒也沒有太多的波瀾,她花了兩天的時間逛遍了海市,發現無論是在商場,供銷社,還是專門的國營布店,雖然品種不算太多,但呢子料的供應基本是很充足的,只要你有布票,付錢就能買。
但她不是想買一米兩米,也不是十米八米,她是想進一批貨,做成呢子外套後當成成衣來賣。
少說了也得百十米。
上哪兒去弄那麼多布票?
要是去黑市上買票,布料本身就是零售價,成本價就太高了。
正常的渠道買不到,就只能託人找找關係了,這天早上,許沁從旅館裡出來,提著水果和點心來到堂叔家。
據許支書說,這個堂叔是很有本事的,退伍後專業去了縣紡織廠當保安,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被領導調到廠辦,後來當了紡織廠的辦公室主任,許沁當初去紡織廠上班,也是走的這個堂叔的路子。
後來她堂叔從紡織廠調到鐵路局,再後來因為領導賞識,直接調到了市裡。
許堂叔四十來歲的年紀,在家裡也是穿的闆闆正正的,中山裝的袖子上一點褶子都沒有。
他也有好幾年沒看到許沁了,但這個侄女留給他的印象不太好,一點苦也吃不得,好好的工作說辭就辭了,年輕人不靠譜。
許堂叔臉上的表情淡淡的,「你爸你媽最近還好?」
許沁點點頭,「都挺好的。」
聽說侄女搬到了縣上,而且還經常去城東,他又問道,「你三奶奶最近怎麼樣?」
許沁笑道,「三奶奶好著呢,前些日子我碰到她,還張羅著燉雞呢!」
許堂叔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當初他調來海市的時候,他就想讓三奶奶一起來,但老太太堅決不同意。
說是住慣了老宅子。
但其實他知道,老人是怕給他添麻煩。
聊了一會兒家常,徐堂叔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