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外人猜的沒錯,他爺爺在世的時候一直強調,周家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因為當年的大筆財產都轉移到了國外。
但去了國外的二叔和三叔一直都杳無音訊,前些年他還想,說不定周家在國外的生意做的更大更有錢了。
到時候他就一下子能變成有有親人了,等他有錢了,就不在這破寧縣呆著了,想辦法調到海市去,買個海市的大宅子寬敞的住著,那滋味多好!
這幾年他已經不這麼想了,他二叔和三叔是戰亂的時候去國外的,那些外國鬼子蠻橫的很,說不定一下船,財物就被人劫了去了。
別說錢了,說不定他二叔三叔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不然的話,去年國外的信就能寄到國內了,為什麼連個信也沒有?
好在他終於收到了三叔的信。
三叔在信裡除了說要回國探親,還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那就是把當年他們這一房應得的財產給還回來。
儘管在信裡沒說具體的數目,但猜也能猜到,必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雖然三叔並不知道他大哥已經死了,但這事兒在寧縣不是秘密,回來以後必然就知道了,肯定也能打聽到還有個大國。
大哥那一份,勢必會都落在大國的頭上。
如果真這樣的話,可太便宜收養大國的人了。
所以,周書林決定一定要把侄子領回家,這樣,除了分給大姐的一份兒,剩下的可不就全是他的了嗎?
只是,他盤算的挺好,沒想到人家壓根不鬆口,他嘆了口氣,說,「要不這樣吧,這些年你們在大國身上花了多少錢,我如數還給你們,要是覺得還不夠,我額外再補償一些?」
林東氣急,吼道,「滾!」
他穿著一身軍裝,個子那麼高,還那麼壯,周書林不敢硬頂,怕捱揍,丟下一句話真的走了。
臨走還不忘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拎上了。
林東氣呼呼的說道,「什麼玩意兒啊,一看就是沒什麼好心眼。」
許沁勸慰他,「犯不著跟這樣的人生氣,他肯定是為了什麼事兒,十有八成是為了錢,不然這麼摳的人,兩盒罐頭都不捨得,不可能無緣無故要養孩子,養孩子可費錢呢,大國這樣的半大孩子,光是吃,估計他就受不住了。」
林東點了點頭,「你說的對,我也是氣糊塗了,反正過了年咱就去北京了。」
次日,許沁和林東帶著孩子回到西山村。
西山村現在也富裕多了,村裡的土坯房還是很多,但家家戶戶都不缺吃的了,臨近過年,一進村,就能聞到一股子食物的香味兒。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在張羅團圓飯。
林爺爺和林奶奶還是老樣子,身體健壯的很,林奶奶的氣色甚至比之前還好了,老兩口現在專門賣地瓜幹,賣炒花生,有時候去鎮上賣,有時候去隔壁陽縣溪鎮去賣,不起眼的小生意,而且不是天天去趕集,但積少成多,一年下來也掙了不少錢,再加上地裡的收入,老兩口今年史無前例的存了兩千塊。
林勇和劉桂芝兩口子倒是多了一些中年人的滄桑,大壯二力三虎都長成少年模樣了,尤其是大壯,個子都有成年人高了,今年九月份就初中畢業了。
「哎呦,小沁,你這咋還越活越年輕了,看著像大姑娘!」 劉改芝心裡酸溜溜的,語氣十分誇張的說。
林奶奶一邊把炒好的花生分給孫輩們,一邊笑,「是呢,我記著剛進門那會兒,也是這個樣,一點沒變!」
許沁說,「哪有,我人沒老,但是心老了!」
劉改芝笑了笑,說,「在北京開了那麼大的廠子,那麼多的店鋪,可不是要操心嗎!」
本來許沁開廠子這事兒,老二兩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