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國是頂著周隊長這一房分的,分到的錢最多。
王美蘭一聽挺高興,「真的啊?那這樣還算公平,大國認周家人了?」
許沁搖頭,「沒有,大國本來就偏內向,而且這個年齡也是敏感的階段,我和林東早就商量好了,也做通了周家人的工作,等大國十八歲了再告訴他。」
王美蘭點點頭,「這樣挺好,我們大國是個苦命的孩子,周家的長輩這麼做,總算是有了點良心。」
許沁說,「大國的三爺爺是個很不一般的人,在美國生意做的特別大。」
王美蘭又開始說起周大姑,「大國的大姑家有三個孩子,兩個大的是兒子,都成家立業了,周大姑一開始想把錢分成四份,她自己一份,三個孩子一人一份,沒想到大兒媳婦和二兒媳婦都不願意,天天上門鬧,說小姑子以後是嫁出去的人,不能給。」
許沁搖搖頭,「明明是貪心要多佔,非要挑小姑子要嫁人。」
王美蘭說,「可不是嗎,後來周大姑同意這麼分了,兩個兒媳婦又說周大姑兩口子根本花不了那麼多錢,要求他們一家四十五萬,剩下的十萬是周大姑的。」
許沁冷笑了一聲,「那最後到底咋分的?」
王美蘭說,「周大姑氣得住院了,出了院就把自己的錢都存成了定期,也是十年。」
許沁猜測,「這下兩個兒媳婦反而老實了?」
王美蘭點頭,「是啊,據說,兩個兒媳婦對公公婆婆還有小姑子可好了!」
許沁抿嘴笑了笑,「媽,我在北京又買了幾處房子,你和我爸想不想去北京生活,反正房子是現成的!」
王美蘭去過一次北京,北京自然是好,地方挺大挺繁華,不愧是國家的首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她覺得北京冬天太冷了,而且是不舒服的乾冷,還有一點,他們老兩口去了北京,自然是不能種地也不能養豬了,那一年到頭啥收入也沒有了,光指著閨女養活?
那可不成,她閨女再有錢也不成。
因為她是養了四個兒子和一個閨女,咋能讓最小的孩子一個人承擔了養老的責任呢?
何況,她現在身體好得很,一年種地養豬也有不少收入。
農村冬天冷,也沒有啥熱鬧,等過了秋收,許支書和她就來縣城住了,縣城天天都有集,想吃啥都成,這日子已經過得聽好了。
她猶豫了數十秒說,「我和你爸爸商量商量吧?」
許沁讓他們過去,也是一片孝心,不能一口回絕了。
第二天天擦黑了,許敏和小鄭才開車來到了寧縣。
許敏現在知道開長途車多累了,「姑,開車可真不是一個好事兒,我這一路上,心都是提著的!」
出了北京倒是挺順利的,快到海市的時候,路上結冰了,那十幾公里路開得真的是小心翼翼的。
她沒敢開,是小鄭開的。
他倆都是新手司機,好在一直開得很小心,而且路上的確車不多,偶爾有一兩輛貨車,遠遠的就避開了。
也算是順利。
許沁說,「一回生二回熟,等下次就好了。」
正月初六,許沁兩口子和孩子們從寧縣返回北京,工廠和門店都還沒有開工,許沁卻已經開始忙了。
她現在一門心思,誓要做出品質媲美外國名牌包,但價格只有幾分之一的女包。
說來讓人遺憾,六十年後,國內服裝品牌做的還算可以,女包市場佔的份額卻非常少,稍微有點經濟能力的女性,背的都是國外品牌。
雖然年前已經定下來十幾種款式,但許沁精益求精,在認真琢磨每一道工序的每一處細節。
花了幾天時間整理設計圖,趁著還有寒假,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