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許沁和吳嬸子做衣服的速度就跟不上了。
一方面,冬天的衣服做起來普遍更費功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縫紉機只有一個,許沁和吳嬸子不得不分工,但倆人速度不一樣,許沁快,吳嬸子慢,存在嚴重的窩工現象。
許沁不得不考慮擴大規模了。
林東的單位,每年到年底都會發一些大件的供應票,比如腳踏車票,縫紉機票,錄音機票,當然了,不是人人都有的,這是要碰運氣的。
一般在機關工作幾年,腳踏車和縫紉機都會逐漸有了,但錄影機是個新玩意兒,才時興沒幾年,錄音機的供應票也十分搶手。
林東運氣很好,得了一張錄音機票,不過他沒有去買錄音機,而是跟人事科一個警員換了,換成了縫紉機票。
他拿著供應票,和許沁一起去了一趟百貨商店,花了一百八十元,又買了一臺嶄新的縫紉機。
有了兩臺縫紉機,窩工的現象大大改善了,但,許沁也更累了,往往她裁好兩件衣服的衣片子,她都縫合好了一件,吳嬸子才縫了一半。
這麼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次日早上,她先送大國和二強上學,又把三剛和四麗送到公安局的託兒所,然後騎著車子去了城東,但沒直接回宅子,而是去了一個親戚家裡。
這家住的房子小多了,小到可以忽略的院子,北屋只有兩間,廚房是用泥坯建起來的。
雖然地方小,收拾的倒是挺乾淨的。
這是許沁的堂叔家裡,不過她堂叔一家已經搬到海市了,現在在這兒住著的只有堂叔的媽媽,一個身子骨挺硬朗的老太太。
已經七十多歲了,眼不瞎耳不聾,成天紅光滿面的。
老太太愛串門,愛湊熱鬧,許沁在門口等了一會兒,才看到老太太從街口回來了,手裡拎著一隻白條雞。
她笑呵呵的說道,「小沁來了,你有口福,今兒趕上了,瞧著雞多肥,等會兒我就大鍋燉了,咱們中午就著玉米餅子吃!」
許沁問道,「三奶奶,您這是從哪買到的雞啊?」
老太太回答,「你不知道吧,從咱這裡往東走五里地,就是一個村子,叫水王村,這個村裡的養殖場可大了,養的雞特別好,我這不託鄰居跟捎了一隻回來!」
許沁將帶來的兩包點心放到桌子上,笑著說道,「三奶奶,你這人緣真是好,我正有個事兒想麻煩你呢!」
許三奶奶的兒子去了海市,女兒嫁到城西很少來,老太太一個人的日子過得有些寂寞,最熱心幫助人了。
「啥事兒啊,只要我老太太能辦到的,一定給你辦!」
許沁說道,「三奶奶,我這不是收衣服嗎,年底了活兒太多,忙不過來,想託你找個手頭利落的裁縫。」
許三奶奶一聽,立即拍著大腿說道,「這不巧了嗎,今兒我這肥雞,是我一個姨表妹給買的,她家閨女,就會做縫紉活!」
第二天,許三奶奶介紹的人就來了,是個三十出頭的婦女,看著挺利索,穿衣打扮看著也不錯。
許沁讓她踩縫紉機試了試,真別說,還真挺不錯,水平和吳嬸子差不多,但人家年輕,手頭快,比吳嬸子速度可快多了。
有了兩個裁縫,許沁專門只負責算尺寸裁衣片子,剩下的一概不管,比之前輕鬆了不少。
第51章 、賺錢養娃
進了臘月, 天氣愈發冷了,寧縣是有名的雪窩,往往上一場雪還沒化乾淨, 下一場雪又來了,但即便如此,大街小巷擺攤的人還是越來越多了。
以前,也就是賣小玩意兒的, 即便賣吃食,也都是賣做好的, 但現在衚衕口有了餛飩攤, 一對中年夫妻搭了窩棚就算是店堂了,也不知道從哪兒買到的肉, 他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