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吧!這些人大部分還都在霍州老營等九座縣城。”
“這一次只有四百人投效,即便全部讓他們當官,我也覺得人數有些少。像平陽府南部的大約三十座縣城,縣政還全部掌握在胥吏鄉紳手中。如果不是駐紮著楊四寶、張虎成兩個旅的駐軍,這些城池馬上就會從新叛亂。”
“這一次科舉選中的文官,大部分都會下放到基層。我要讓他們慢慢掌握基層政權,逐漸的邊緣化地方鄉紳。”
“良璧,這些人現在在那裡,你立刻去安排一下,我要馬上見一見他們。”(未完待續。。)
第九十六章科舉二
自科舉制度確立以來,古代帝王即視其為國之重典,極為重視。每個新王朝肇建伊始,即開科取士,選拔官吏。
毫無疑問,科舉制度與官僚政治緊密相連,乃是古代王朝的根本,皇權統治的基礎。
從明代開始,科舉制度日趨完備,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對於這一點,劉宣心中也是非常清楚。
明代的科舉,作為一個洗腦的智力遊戲,儘管能選拔出記憶力、詭辯術等超長的高智商人才。但是論起選拔官員這個最根本的職能,其實並不是很成功的。
一個進士,儘管智力過人,但是他最早讀書的二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背書之上了。
而一旦高中進士,就主政一方,這對大部分進士都是非常為難的。他們既沒有這個經驗,也沒有這個能力手腕,所以縣政基本上就落在地方胥吏手中。
況且明朝官制,一縣之中只有知縣、縣城、主薄等官員三人,三名官員根本不可能將朝廷的政令深入基層。
所以按照一般的情況,一個進士最起碼為官三四任,經過七八十來年蹉跎傀儡的官場生涯。才能有能力擺脫胥吏的控制欺騙,進化為一個合格的官僚。
像這樣的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對於現在的劉宣來說基本上毫無用處。所以哪怕全省士紳都來參加,劉宣也會對這種科舉改革一二的。
況且現在參加科舉計程車紳非常之少,大部分都是底層落魄的文人。這個時候改革科舉,阻力也是最小。正是最佳時機。
現在劉宣佔據小半個山西,治下五十餘座縣城。麾下的兵馬總計超過四萬人,在與明軍的作戰中也是屢戰屢勝。
明朝延綏巡撫嶽和聲、參將李卑、遊擊劉光乍、李英華先後死於圍剿戰中。副將張應昌、巡撫耿如杞、宋統殷先後因為剿匪失敗被崇禎皇帝奪職下獄。
哪怕出動了五鎮九邊精兵。任命了權力很大的晉陝總督統帥全域性,也沒有抓住劉宣一根毫毛,反而以灰溜溜的撤兵收場而告終。
所以崇禎三年的春天,劉宣的名聲也越來越知名。儘管鄉紳士子還蔑稱他為禿匪,但是無論是朝野還是鄉中,官員士紳都知道劉宣已經有了與朝廷爭天下的資本。
雖然因為劉宣苛待士紳的政策,再加上他現在實力還算是弱小,還沒有士紳階層大規模投靠。但是一些沒有功名,在底層非常不得志的讀書人。已經願意投奔劉宣博一個前程。
看了趙瑨帶來的應舉士子的資料,劉宣對於這些投奔自己的讀書人也算是有些瞭解。這些人中,除了三十多個童生之外,有朝廷功名計程車子只有程皓這個秀才一人。
剩下的讀書人,有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也有底層行醫問藥的郎中,有開辦私塾的教書先生。總之,這些人都是明朝治下最底層的讀書人。
對於這些落魄文人,劉宣並沒有輕視之心。這些人儘管沒有功名。但是大部分讀書人的智商還是超過底層的百姓。況且這些人敢來投奔劉宣,大部分也不是不通世務的腐儒酸丁。
劉宣草草的吃了一口飯,馬上在趙瑨的帶領下召見了這些讀書人。
這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