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了一匝匝的繩索。

司馬灰這才知道是虛驚一場,這鋁罐子大概是綁著降落傘,由“羅布泊望遠鏡”洞道中投放下來的補給艙,由於深淵裡氣流活動頻繁,使它被帶到了遠處,艙內裝有“短波定位器”,是為了能讓聯合考察隊順利接收。

勝香鄰奇怪地說:“這個艙體封存完好,顯然是空投下來之後還沒有被人動過,裡面的訊號也未出現故障,聯合考察隊為什麼不來找它?”

司馬灰猜測說:“大概從洞道里空投補給物資之際,聯合考察隊已經失蹤多時了。由於地底測站與考察隊失去聯絡後不久,羅布泊望遠鏡計劃就遭到了擱淺,也受諸多因素影響,被迫放棄了搜救工作,所以只能投下一批物資,如果考察隊裡還有幸存者,可以採取自救。”

羅大舌頭可不在乎那些事,他急於知道艙裡裝了些什麼,一邊迫不及待用獵刀去撬,一邊問通訊班長:“你知道咱這考古隊有什麼特點嗎?”

通訊班長劉江河揣摩不出羅大舌頭問話的意思,只好撓著後腦勺答道:“咱們可能是……是缺少工作經驗。”

羅大舌頭道:“你確實是個缺少經驗的生瓜蛋子,但咱考古隊的最大特點,就一個字——窮!”他嘴裡嘮叨不休,手裡也沒閒著,空投下來的“補給艙”無非就是個鋁殼子,哪架得住他拆,三下五除二就揭開了滾筒形艙蓋。

通訊班長劉江河上前協助羅大舌頭,把艙體裡裝的貨箱逐一搬出來,檢視裡面的各種物資。

司馬灰上前一看,裡面無非是罐頭、壓縮乾糧、化學藥品之類,與他們在“地底測站”貯物室裡發現的東西相差無異,但多了些成捆的蘇制加長訊號燭、照明彈、速發雷管,甚至還有幾支帶彈鼓的“PPS轉盤衝鋒槍”,都塗著槍油,彈藥箱裡則裝滿了黃澄澄的子彈。

司馬灰等人見補給艙裡裝有武器,頓覺膽氣大增,地底空洞是隕冰爆炸形成,氧離子密度比地表還高,億萬年間進化出了大量複雜異常的生命形態,多不是人間之物,考古隊只有老掉牙的步槍,子彈也沒剩下幾發,如今正發愁怎麼應付這次九死一生的地下探險行動,就找到了這批原封不動的武器裝備,真如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羅大舌頭立刻扔破鞋似的,先把他那條老式“撞針步槍”扔了,隨手拎起一支“PPS衝鋒槍”端在手裡,檢查槍機等各個部件全都運轉如常,讚道:“這傢伙,波波莎43式呀,多少年沒見過了。”

司馬灰知道蘇軍的“PPS43式衝鋒槍”,早在五十年代末期就已經基本上淘汰了,那時候“卡拉尼什科夫自動步槍”已經在蘇聯全軍列裝了,但北越同美軍作戰的初期,也沒少裝備這種老式衝鋒陷槍。蘇聯專家團不可能給考察隊直接提供武器,應該是當時國內部隊的裝備,“PPS43式衝鋒槍”雖然型號古舊,但優點是彈鼓容彈量大、理論射速高、構造簡單耐用、寒暑不懼,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線戰場的殘酷考驗,尤其在惡劣的地底或坑道環境中,它所發揮出來的戰術效能和勤務效能,遠比半自動步槍來得可靠。因此讓通訊班長劉江河也將步槍扔掉,換成“PPS43式衝鋒槍”。

但劉江河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是部隊裡配發的制式武器,他不肯隨便拋下,司馬灰對此也不便過於勉強,只得作罷。

隨後又從艙體內翻出一部沙橇,可以將揹包和裝備都放在上邊,拖拽著跋涉沙海,要比負重行軍輕鬆許多,還能多帶些乾糧維持所需。

眾人儘可能多的攜帶訊號燭、電池、壓縮食品,並且多裝了幾個彈鼓和兩捆雷管以備急用,因為誰也推測不出這次地下探險任務會持續多久,所以是晴天帶雨傘、飽肚存飢糧。

羅大舌頭翻到艙底,又發現了一些服裝,野外生存最關鍵的裝備首先就是“服裝”,五十年代中蘇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