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個聲音:“絕好辭賦,不想呂鎮北竟有如此文采!”
呂布駐足觀看,只見前面一個籬笆小院裡走出一箇中年男子,約莫四十多歲,身量高大,瘦削挺直,面容清瞿,雙目炯炯有神,全身上下裝飾一新,峨冠博帶,端端然有名士風範。
徐庶和郭嘉忙上前拜見:“學生見過水鏡先生。”
呂布吃了一驚,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德操竟然這麼年輕,按照三國演義所述,不應該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怪物嗎,轉念一想,書上水鏡先生出場是在公元207年,也就是在18年後,現在將近五十歲,到那時將近七十歲,也說得過去。
呂布便執弟子禮道:“呂布見過司馬先生,素聞司馬先生清靜淡雅處世卻有知人之鑑,因而被世人稱之‘水鏡先生’。今日一觀司馬先生之弟子,便知司馬先生之賢能,遠比那月旦評之許劭。呂布驟然被朝廷命為鎮北將軍兼冀州刺史,冀州經黃巾、黑山賊肆虐多年,百廢待興,甚缺人才,不知司馬先生可願為我推薦天下賢才,呂布希望麾下賢才多多益善。”
司馬徽輕輕一笑,便讓人如沐春風:“將軍說笑了,‘水鏡先生’之號只是我襄陽好友龐德公所贈,尚未傳遍士林,將軍已然知曉,我甚是佩服將軍之洞察微末。論起識人之能,我遠不如龐德公,亦遠不如許劭,更遠不如將軍。元直出身寒門,以俠犯禁,素為士林所輕,而將軍卻青眼之;奉孝亦出身庶族,放浪形骸,素有浪子之名,亦為士林所輕,將軍亦看重之,我與此二子,亦師亦友,與之交往一年有餘,朝夕相處,方知其能,而將軍不過見過區區一面,就知其人賢能。司馬徽遍看天下群英,無人有此識人之能,將軍之識人眼光,堪稱時之伯樂。”
第65章 司馬徽相面
呂布卻不為司馬徽這番讚揚所動,這司馬徽是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從來都是說人好話不說任何批評意見(注1),他的讚揚看似含金量並不高,再者呂布知道自己這識人之能是從何而來,說白了真是不值一錢。
不等呂布自謙,郭嘉想增強呂布在司馬徽這邊的好印象,便補充道:“郭嘉素聞呂將軍有一個大漢賢才冊,不知那賢才冊上可有我相熟之人?”言下之意,便讓呂布說出更多的人名,讓這識人之能得到司馬徽進一步鑑定,從此之後,呂布伯樂美譽更傳揚四海,更有利於呂布徵召人才。
呂布恍然想起一件事情,史上記載,龐統年十八歲時,以龐德公之侄的身份,前去拜見司馬徽,二人交談一番,十分投機,最後司馬徽盛讚:“你真是個有才德的人,應當稱作江南第一名士”,自此龐統的聲名大顯於世。由此可見,司馬徽如果真心實意地讚揚一個人,他的話跟許劭的月旦評一樣有效。
呂布也想揚名於世,在這個年頭,不管是出身於世家大族還是寒門庶族,只要著名於世,自然就會有慕名而投得賢才。更何況自己作為主公的有“識人之能”,這樣一個評語便能為自己多招攬很多人才,像袁紹、劉表便有此名聲,所以很多賢才投奔,只可惜他們二人知人之能卻囿於門第之見而不見用,導致許多人才極端失望而離開,如郭嘉離開袁紹,如甘寧離開劉表,他們的毛病,呂布完全木有。
想到這裡,呂布便讓陳琳把那張紙拿出來,遞給司馬徽。
司馬徽細細看了一遍,有些人他不熟悉,有些人是他知道有大才卻不為世人所知的,看完後,司馬徽的眼睛仔細地上下掃視了一遍呂布,他之前讚揚呂布有識人之能,雖出於真心,也有那種‘君子所見略同’的自詡之意,但這次看遍賢才冊後,他只能說:“將軍識人之能,吾實遠不如矣。吾齒長將軍二十餘年,看遍本朝近數十年間權貴之興衰,朝中權臣如竇憲、梁冀、竇武、何進之輩,雖權傾朝野,卻無有慧眼識人,庸才圍繞之,賢才不得進。將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