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1部分

奉先公,若非他多加囑託,也許你兒子就胎死腹中了!”

當時王朗對呂布尚有牴觸情緒,聽到華佗的話,王朗心裡不禁生出一絲溫暖。在隨後的日子裡,王朗一點點地感受到呂布的偉大遠見,感受到呂布對他的器重,日漸對呂布忠誠起來。

對於王朗兒子王肅的培養。呂布並不插手,因為王肅靠著父親的培養,完全可以做到歷史上的成績。

王肅在學術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借鑑《太玄》儒、道兼採的做法,融匯今古文經學兩派的學說,為己所用,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來闡釋儒家的理論,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逐步形成具有一家特點的學術和治國思想,號稱王學。

王肅把道家的思想融合到儒家的學說之中,又遍注眾家經典,目的是借儒家學說的傳統影響力,宣揚他自己的安邦治國的思想,在當時面對三國鼎立,亟待統一,安定天下的局勢,也需要一個統一的認識,一整套具體的措施。所以,在王肅的奏議和偽造的《孔子家語》《孔叢子》中,煞費苦心地進行設計。在他的設計中,首先要解決的是禮義道德的問題,其次才是人君的作為和人才的選拔與任用。

王肅的一系列思想裡面,有幾點,頗為呂布屬意。

“人之可使,以有欲也。故欲多者,其所得用亦多;欲少者,其所得用亦少矣。”(《孔叢子?陳士義》)統治者應當儘可能順應人們的**,發揮他們的才能,創造一個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環境,這對東漢末遭受戰亂、陷於民不聊生境地的老百姓,顯得尤其重要。

“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天下為者也;能有名譽者,必無以名譽者也。達此,則其利心外矣。”(《孔叢子?抗志》)如果國君首先去其利慾,以免傷民,則天下、名譽皆可得,如果繼續貪多索求,嗜慾無厭,不僅一統天下不能得,名譽喪失,還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動亂。

呂布詳加了解後,發現王學可比後來的玄學積極太多,所以他很期待小王肅將來的成就。

ps:我在上個月就寫了幾萬的存稿,然後我就把他們全部上傳,設定為定時釋出,後來再回頭讀存稿,實在忍受不了,決定要大修,可是定時釋出的章節已經無法刪除,縱然是可以修改章節裡面的內容,卻無法更改章節名,而我修改後的可讀性增強的章節已經是面目全非,已經完全沒辦法用之前的章節名,這樣也會造成你們閱讀的障礙,思前想後,決定還是用舊稿子,十分抱歉。

第703章 華歆簡政

華歆的情況跟王朗類似,都在正史上有高大形象,但因為參與曹魏篡位而被羅灌水在演義裡奚落。

華歆,這個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對華歆的操守、德行一直有兩極分化的評價。

不少人因華歆參與禪位事件,認定他就是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奸臣。

其實,華歆“逼帝禪位”只停留在戲曲、小說之中,演義中有“華歆謅事魏,故草次詔,威逼獻帝降之”的段落,史書並無確切記載,《世說新語》寫出割席斷交的典故來以管寧來反襯華歆的德行卑汙,實際上管寧在歷史上是應華歆徵召才從遼東趕赴魏國做官的,華歆還曾稱病請求退休,願將太尉一職讓與管寧,足證割席斷交的故事都是那些不滿華歆擁曹的人杜撰的。

華歆在曹丕受漢禪時,並非氣焰囂張,實是面有憂色,曹丕很不滿意,問尚書陳群:“我應天受禪,文武群臣加官進爵,人人莫不歡喜,唯華歆和你不悅,這是何故?”陳群答曰:“我和華歆都是漢朝舊臣,若真像大家一樣興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許還會引起你的憎惡吧。”曹丕聽了,遂打消疑慮。

華歆位極人臣,但他始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