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0部分

在這篇文章中,劉楓詳細解讀了流官制的演化過程,從兩千年前漢武帝時代的“凡中央任命之地方官,上自郡國守相,下迄縣令、長、丞、尉、邊侯、司馬均用非本郡人,刺史用非本州人。”

到東漢靈帝熹平四年明文規定的“三互法”,使得古代的流官制度更加完善。《冊府元龜》裡記載說:“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不得互動為官。”此法一出,即被後來的歷代朝廷所沿襲。

在這篇《流官制與防腐之我見》中,劉楓引用大量的古籍文獻資料,對流官制進行充分的考證。認為在華夏現行制度下,流官制的推廣實行,也就是組織原則的主官迴避原則貫徹實施,無疑對防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這篇文章影響極其深遠,受到震動的絕對不只是匡廬省,很快從上面傳出訊息,將會在07年換屆進行試點,對在各地任期超過十年的幹部進行輪換,堅決執行相關組織原則,堅決杜絕私家官場的出現,堅決杜絕結黨營私。

這個訊息從中組部傳出來,無疑對匡廬省這個半封閉政治環境造成的衝擊最大。這裡官場上下都議論紛紛,此刻最揪心的無疑是尹福生,作為土著居民的他,剛剛代理省長,這邊就弄出這麼一出,這不是坑人麼!

對於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尹福生恨得牙根癢癢,這傢伙純粹是沒事找事嘛!好好當他自己的官得了,偏偏弄出這麼一個流官制,看看以往那些空降匡廬省的幹部,尹福生心中就抑鬱的很了。

一個個在這裡享受的那種排外氛圍,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無視的,最起碼身處這樣的環境,尹省長自己就不敢說能夠忍受。這麼長時間,也只有邊華章和劉某人來到匡廬省,才不受排外的影響。

邊書記畢竟是省委書記,如今已經沒有了紅色年代的那種政治環境,再想排斥一個堂堂的省委書記那是痴人說夢。至於說劉某人,這傢伙就是一個變態!

不得在原籍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的流官制度,是華夏延續了兩千年的一個古老傳統。有些學者認為,這種流官制度,於官於民都是一種折騰,在這種體制下政策的連續性反而沒有競爭性選舉的地方強。

一個鄉長或縣長,如果只能用純正的京腔或者外地口音濃重的普通話跟當地居民交流,十有**就會有交流障礙,一說話就讓人產生“外地佬”的印象,如何融入當地社會?

第1202章 公務員信用體系

語言不通,劉楓當初是深有感觸,在單于鄉和靖江區,乃至同興市都沒有這種感覺,在教育部、中組部任職期間,幾次下去調研,就已經感觸頗深。尤其是後來在珠江市,更是鴨子聽雷,不知所云,一直到離任,還需要一個翻譯。

至於說初來乍到,當地的風土人情、政事人事,都不甚了了,為官者會有些茫然,幹什麼、怎麼幹、能幹多久?很多人認為,即使想因地制宜地施政,初來乍到者一時半會也不可能因地制宜。

這些在劉楓看來不是問題,任何一個地方政府,“官”永遠不是全部,只有“吏”才是地方官場的主流。一個地方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應該因地制宜,實際上就是要注重地方幹部群眾的智慧,兼收幷蓄全新的理念,形成新的建設發展思路。

上位者更多的應該帶來進步的思想,正確的政策解讀,全新的建設理念,這些和當地實際相結合,才能讓地方經濟發展有更廣闊的前景,才能帶給地方全新的發展思路,而不是人云亦云!

某些被調任者會有的種種苦惱,大批官員因此得背井離鄉,某些官員得隴望蜀,窮鄉僻壤的鄉長想趕緊調進城裡,小城市的想進大城市,落後地區的想調到富裕地區。

這種官員本身就是貪得無厭的,完全不適合走仕途,今天他想著進城,明天就會想著換豪車住大房子,後天就會有更加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