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包公,一個是真的,也就是史書上記載的真人,他姓包,名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存年代是公元999到1062年,是北宋出名的清官,是當時及後世老百姓十分愛戴的人物,一生經歷斑斑可考,對於這個真包公,我在下面就直稱之為包拯。另一個是假的。那就是真包公在一千年來的流傳中,被逐漸誇大,逐漸神化,最後成為一位半人半神的非凡人物,正義之神。從一般事物來說,真的都比假的好,假的有作偽、冒充的含義。但是我們所說的“真假包公”並不是這樣,假的不比真的差,真的假的,各有千秋,真包公是歷史人物,瞭解真包公的事蹟可以鑑古知今,古為今用。假包公是藝術形象,他既有歷史的真實,又有藝術的加工,在流傳中,老百姓把自己許多美好的願望都加到他的身上,他的色彩比真包公更明亮,他的形象比真包公更高大。對於這個假包公,我們不說他的大名,而是使用民間對他的尊稱——包公。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真包公的歷史吧!

包拯28歲進士及第,取得了當國家命官的資格,不算很早,也不算很遲,如果是急於做官的人,一定希望早日分配,立刻走馬上任。他卻因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決心在家照顧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守喪期滿,才肯外出做官,這一耽擱,將近10年。這就說明他很重親情。不過,現代人不可能學他,如果你有官不當,要陪父母,人家不說你神經病才怪!你的父母也不答應。趙禎在物色清官之時,一定會注意到他的這段經歷。別人大都熱衷於求官,他為侍奉父母,居然有官不做,拖延如此之久。這樣的人絕不會是貪官。。 最好的txt下載網

君子滿朝的仁宗時代(5)

他的大兒子包繶很年輕就病死了,大兒媳崔氏19歲嫁到包家,21歲就當了寡婦。包拯很可憐她,勸她改嫁,崔氏要撫養幼子,不願改嫁。可是非常不幸,過了4年,幼子又病亡。包拯夫婦不僅自己勸崔氏改嫁,而且動員親家母呂氏(崔氏之母)也來相勸。呂氏勸崔氏說:“丈夫死了,你守著孩子,現在孩子又不在了,你還守什麼呢?”崔氏卻堅決地說:“謝謝媽媽的好意,現在公婆已老,家裡只有一個幼弟,我怎麼能捨他們而去!”包拯只有兩個兒子,包繶早死,正因為崔氏盡心竭力把幼弟包綬撫養成人,以後包家子孫興旺,現在已經傳了30代了。

對於崔氏不嫁這件事,我們應該做出公平的評論。如果包家為了維護家族的面子,不許她改嫁,阻撓她改嫁,那當然不對,當時包拯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同情、可憐自己的兒媳婦,一再勸她改嫁,足以說明他為人處事很富人情味。從崔氏這一方面來說,她有改嫁的自由。如果她崇拜公公,懷念丈夫,自覺自願地為了這個充滿親情的家庭付出犧牲,做出貢獻,這不僅沒有任何不對,而且是應當受到尊敬的高尚行為。

包拯的墓誌與家譜都在,我們不難從中查明他家的世系。這樣一查,就能說明包拯勸媳婦改嫁與媳婦崔氏撫育幼弟成才都確有其事,並非傳說。金兵入侵,宋廷南遷,包家的後裔遷到浙江。寧波天一閣現在藏有一本《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世界船王”包玉剛是包拯的第29代孫,就是從這部宗譜裡查出來的。

包拯在家侍奉父母。直到父母都已去世,他才到揚州天長縣去當了一任知縣。任滿後升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在端州任上大約三年,做了不少實事。例如治理西江水患、鑿井、辦學等等。特別是在整頓司法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經他整頓之後,衙門裡沒有積壓的案子,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