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第二天;陳毅、鄧小平回電:“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惟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面多直接指揮。”

至此;“小淮海”的戰役構想開始向“大淮海”的作戰意圖推進。

解放戰爭(Ⅱ)字數:3221 字號:大 中 小 十一月二日;東北野戰軍攻佔瀋陽。

全國的戰爭局勢頓時大為改變。

經過濟南戰役和遼瀋戰役;國民黨軍損失兵力合計八十三個師;共約一百萬人;這一數字佔當時國民黨軍總兵力的一半。經過補充之後;國民黨軍總兵力在二百九十萬左右;其中正規軍兵力由一百九十八萬降至一百五十六萬。與此同時;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已經迅速增長到三百一十四萬人。這是一個微妙的時刻:戰爭進行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總兵力第一次超過國民黨軍;超過的數量是二十萬。更主要的是;共產黨人控制的國土面積大大增加;特別是東北和華東兩大解放區;總面積已經達到一百六十六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八千七百零八萬;擁有縣以上城市二百六十三座;其中有十座省城、一個特別市(哈爾濱)和三個出海口城市(安東、煙臺、威海衛)。濟南的工業基礎和山東的便利交通;使之成為重要的戰爭後方基地。東北地區更是資源豐富、工業發達。一九四八年東北、華北和山東地區普遍豐收;即使在貧瘠的陝甘寧地區作物收成也達到八成以上;晉綏地區更是出現了十年以來最大的豐收——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已經沒有後顧之憂。

四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參謀長陳士榘和副參謀長張震;聯名釋出了《華東野戰軍淮海戰役攻擊命令》;命令明確的戰役發起時間為: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

就在華東野戰軍釋出攻擊命令的這天;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顧祝同到達徐州。

東北戰場上的徹底失敗;為國民黨軍的北方防禦體系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誰都明白;如若再失中原;等於江山已失一半。

顧祝同帶來的作戰方案;與蔣介石的戰略意圖有相當的差距。

顧祝同認為;徐州必須死守。

杜聿明說:“古今中外的戰史中還找不到這樣一種集中會戰的戰略先例。”

杜聿明第一次看見由蔣介石主持擬定的“徐蚌會戰計劃”;是十一月三日;那時他還在東北的葫蘆島指揮錦西的國民黨軍撤退。上午;國防部第三廳副廳長許朗軒奉蔣介石之命從南京專程飛來;給杜聿明送來了一份會戰計劃和一封寫有“如果吾弟同意這一案;請即到蚌埠指揮”的親筆信。杜聿明基本上同意蔣介石的計劃;即“將主力集中在蚌埠附近與共產黨軍隊決戰”。但他認為“各兵團任務行動必須明確規定”;而目前的會戰計劃“過於籠統”;徐州戰場上的部隊同時南撤;“行動必須迅速;否則有被共產黨軍隊發現;然後各個擊破的危險”。至於他本人;“須待葫蘆島部隊撤離完畢後”;才能再去蚌埠。所以;建議由劉峙總司令指揮實施這一計劃。許朗軒臨走時;杜聿明對再次對他強調;徐州的行動必須迅速;否則幾個兵團都“有被共產黨軍隊牽制無法撤退的可能”。杜聿明後來說:“以當時的情況;徐蚌會戰的準備工作重於葫蘆島的撤退;我應該馬上到蚌埠去;可是我怕背放棄徐州之罪名;所以就想借指揮葫蘆島部隊的撤退;來推卸放棄徐州之責。預計在葫蘆島守軍撤退完畢時;徐州附近的部隊亦可撤退到淮河附近了;然後我再到蚌埠去指揮。”

從杜聿明的敘述中可以判斷;蔣介石的計劃是:國民黨軍從徐州全面撤退;退守到淮河南岸一線;憑藉河川構築防禦體系;“待共產黨軍隊攻擊頓挫時;機動轉移攻勢以便尋機擊破”。——“濟南解放後;在淮海方面;蔣介石決心放棄徐州;堅守淮河;他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