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尼斯結識了詩人優素福·哈勒,兩人意趣相投,共同創辦了在*現代詩歌史上具有革命意義的雜誌《詩歌》,為*先鋒派詩人提供陣地。此後,他又擔任另一份文學刊物《立場》的主編,並在黎巴嫩大學任教。作為詩人、學者、思想家的阿多尼斯,對貝魯特這個*世界“政治的邊緣、文化的中心”情有獨鍾,並經申請獲得了黎巴嫩國籍。1973年,他以優異成績獲貝魯特聖約瑟大學博士學位,其旨在重寫*思想史的博士論文《穩定與變化》分四卷出版後,在整個*文化界引起震動。20世紀80年代,阿多尼斯旅居巴黎,並任西方多所大學客座教授。80年代以來,他曾榮獲布魯塞爾文學獎、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學獎、馬其頓金冠詩歌獎、阿聯酋蘇爾坦·阿維斯詩歌獎、法國的讓·馬里奧外國文學獎和馬克斯·雅各布外國圖書獎、義大利的諾尼諾詩歌獎和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國際大獎。近年來,他還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阿多尼斯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詩人、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翻譯家、畫家。除了極為豐富的詩歌創作外,他還著有十餘種文學評論與思想理論著作,編選過多部*古代與現代詩集,並有十幾部譯作問世。近年來,阿多尼斯還嘗試涉足現代繪畫,在巴黎舉辦過個人畫展。他繪製的具有現代風格的抽象畫,常被用作自己詩集的封面和插圖。

阿多尼斯是*詩歌現代化最積極的倡導者,他提出的一系列詩學見解,為*新詩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他看來,以新詩運動為標誌的*詩歌現代化,關鍵並不在於形式的革新,而在於內容、語言的革新,在於看待人生、宇宙觀念的革新。因此,詩歌體現的不僅是文學與審美的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文化問題,是一個“關乎人、存在、人道與文明的問題”。新詩首先應該代表一種新的觀念,“其核心是探尋與抗議:對各種可能性作探尋,對主流發出抗議”。新詩不能滿足於像浪漫主義詩人那樣抒發感情,而應體現全面、嶄新的文化觀,表達對人生、社會的全新認識。詩歌也不能滿足於像現實主義詩人那樣反映現實,而應該啟迪讀者,如火焰一樣為他們照亮新的天際。文學應與政治分開,不應淪為宣傳意識形態的工具。詩歌是一種最崇高的表達人的方式,應著力探索心靈、愛情、疑問、驚奇和死亡的領地。現代性並不在於時間的新近,而在於是否具有創新、突破的精神。詩歌現代化沒有止境,沒有界限,而是一個不斷變化、求索、超越、反思的歷程。要實現詩歌現代化,既應該借鑑西方現代思想與理論,又應該從*文化、文學傳統中汲取養分。對傳統應該重估,尤其應發掘遭主流意識長期壓制、排斥的革新思想的價值。重估傳統應迴歸到對經典文字本身的重讀,而不應依賴註釋家對文字的註釋與解讀。

“風與光的君王”(2)

阿多尼斯的詩歌屬陽春白雪,知音主要是文化水準較高的詩歌愛好者;他主張變革、創新的詩學理論雖具有革命性,但其影響也主要集中在文壇詩界。然而,他對*政治、文化、社會作出的空前尖銳而深刻的批判,則對整個*知識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也使他成為當今*世界最具爭議的文化人之一。

祖國與民族不幸的現狀,是阿多尼斯憂傷與悲憤的根源。在他看來,*民族有著輝煌的過去,豐富的遺產,其人力資源、戰略位置、物質財富均得天獨厚,歷史上也曾有過氣度恢宏的開放,致力於不同民族的和平共處。有了這些良好的條件,當代*人完全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