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掣肘、擠兌,因為徵吐蕃造成的民不聊生,如今都已經快要天怒人怨,六詔為此而雀躍,希望能夠在我大唐無法有效控制時,能夠進入吐蕃,甚至吐蕃一些王公貴族,已經與六詔暗地裡聯絡,想要聯手趕走我大唐駐兵,所以,兒臣鑑於吐蕃如今不穩定,實在是無法助其復國。”李弘寸步不讓,群臣則是膽戰心驚,這是第一次在朝堂上看見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如此言語交鋒。
李弘一番話說的李治沒脾氣了,他又不是不知道吐蕃如今危機四伏很不穩定,那文成公主如今看似在長安吃齋唸佛,兩耳不聞天下事兒,但前些日子請求自己給吐蕃運糧、送錢,甚至還要一些玻璃、水泥等等工藝,就足以說明,在百姓吃不飽的情況下,一切危機都是存在的。
“殿下,請恕臣冒昧,如果吐蕃跟安西果真如殿下所言般不穩定,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暫時放棄吐蕃,轉而傾注全力為波斯王子復國呢?”顏昭甫突然間站了出來,說道。
“不可能!至於原因,你還沒有知道的資格,你管好你的國子監跟弘文館就足以,朝堂之事,自當是該有參政議政之臣來處置。”
“殿下,臣乃是陛下所受同中書門下三品,臣……臣有權……。”
“好好的做你的學問不好嗎?為什麼就非要參政議政呢?顏昭甫,你現在同時掌管國子監、弘文館,你是不是應該多把心思放在如何為我大唐培養有志之士上,而不是參與朝堂之政事?術業有專攻,你是打過仗,還是去過安西,還是你翻山越嶺穿越過吐火羅,到達過被白衣大食控制的疾陵城?而且話就算是說回來了,你是一心為我大唐著想,以教化、富足我天下百姓為己任,那麼你告訴我,你可知道如今我大唐的所有兵力,平均年齡是多大?最大的府兵又是多大歲數,最小的又是幾歲?這些你知道嗎?你只看見了我大唐兵多將廣,但你有沒有想過,連年征戰下來,我大唐如今剩下的折衝府內的兵員,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這些人上了戰場,你是打算讓敵人立功呢,還是想為我大唐糧食緊缺減輕負擔,讓這些府兵多死些在戰場上?”李弘蠻不講理的誅心之言,氣的顏昭甫無話反駁,顫抖著嘴唇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特別是那最後一句,差點兒讓顏昭甫氣暈過去,老臣一輩子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一生精力都用在了為大唐昌盛獻謀獻策上了,如今被大唐太子殿下汙衊為暴虐無道之人,如何能忍!
但李弘像是看不見顏昭甫鐵青的臉色,繼續緊逼道:“做學問,不是懂得之乎者也、嗚呼哀哉就足以,而是要你去利用你手裡的學子,跟你腦子裡的學問,為我大唐培養有志之士,同時也是讓你們分析我大唐如今繁榮昌盛的表面下,還有什麼缺陷跟不足之處!不是讓你站在朝堂之上,對於民生、兵者都不瞭解的情況下,大放厥詞的地方!不光是他顏昭甫,包括你們這些久居朝堂的官員都一樣,一個個養尊處優,身在朝堂,你們真的瞭解百姓的疾苦嗎?你們有多少人知道,今年解決了荒災之後,明年秋收之前,百姓們拿什麼播種?以什麼充飢嗎?運河如今淤沙過多、河面成冰,你們誰有想過,如何解決大船來往的困難?江南的糧食運不到關中,開春之後,關中百姓又該吃什麼?種什麼?這些你們想過沒有?不要老是等到事情來臨了才去想解決方法,我要的是,提前預知、提前解決,這樣才是真正顯示我大唐威儀、百官盡忠的行為!”
包括李治在內,聽到李弘一連串又急又怒的話語,都不由自主的陷入到了沉思當中,是啊,今年秋收趕上了旱災,多虧是崇文館跟戶部聯合制定的應急機制,才不至於讓關中出現百姓無以為食的局面。
但如殿下所言,從南方運往洛陽三大倉的糧食,能夠支撐到來年嗎?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