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來了,其中一萬餘人進入了寧遠城,兩萬人進入了山海關,守候關寧錦防線的明軍,達到了十萬人。//高速更新//
洪承疇不擔心後金韃子攻打大淩河城,也不擔心錦州,但寧遠和山海關,那就不好說了,特別是山海關,只有兩萬的邊軍駐守,若是皇太極不顧一切,帶領大軍去攻打山海關,那麼,大淩河城的江寧營將士,就是拼著性命,也要離開這裡,和後金韃子決一死戰,拼死護衛山海關,但這樣的戰鬥,意味著什麼,洪承疇非常清楚。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皇太極很有可能要求一部分的後金韃子,繼續圍困大淩河城、錦州城,自己帶著一部分的後金韃子,去攻打山海關。
皇太極已經寫信了,這是勸降信,上面明確說了,攻打遼東的,有二十萬滿八旗和漢八旗的勇士,大軍已經剿滅了進犯大清國的十萬邊軍,皇太極愛惜人才,也不願意殺戮過重,奉勸駐守大淩河城的明軍投降,這樣的勸降信,洪承疇當然不會理睬,但他不可能不擔心,應該說,皇太極可能有誇大的成分,陳新甲帶領的十萬邊軍,不可能完全被剿滅,但洪承疇不知道具體的情況,這些邊軍究竟如何,還剩下多少軍士。目前這些軍士在什麼地方,這都是未知數,自從後金韃子圍住了大淩河城,一切的訊息都不知道了。
洪承疇和眾多的軍官商議了,所有人都是一個觀點,死守大淩河城。
洪承疇曾經想著。能夠派出軍士,透過夜晚衝出包圍圈,去了解寧遠和山海關的情況,但他最終放棄了,連續兩天觀察了後金韃子的陣營,他很清楚,沒有誰能夠衝出去,這樣徒增傷亡的事情,還是不要做了。
洪承疇也有著充足的自信。後金韃子無法攻下大淩河城,就算是皇太極親自帶領後金韃子,也休想得逞,只能夠是在大淩河城外造成更加慘重的傷亡。
洪承疇的自信也得到了印證,皇太極帶領大軍過來之後,沒有直接進攻大淩河城,而是在四周安營紮寨,將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後金韃子圍困大淩河城,洪承疇一點都不著急。城內的糧食,足夠維持半年以上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只怕蘇天成早就有動作了,這可不是崇禎四年時候的情況了。
皇太極一樣擔心,長期這樣圍困下去。恐怕不行,畢竟如今的情況不同了。
直接攻打大淩河城,也是不行的,守衛大淩河城的,是江寧營將士。驍勇善戰,多爾袞帶領大軍,僅僅攻擊了一天的時間,傷亡達到五千人了,繼續功下去,不可能有多大的起色,再說了,大明火炮的犀利,令皇太極不寒而慄,他也決定了,不論如何,都要將大明的火炮弄到手。
採用圍城打援的辦法,也有些問題了,若是蘇天成帶領江寧營將士,傾巢出動,來到了遼東,加上遼東的明軍,這樣的一場大戰,究竟是什麼結局,皇太極可不敢保證絕對的勝利,要是失敗了,大清國也危險了。
最好的辦法,還是進攻,但如何的進攻,就值得商榷了。
中軍帳。
多爾袞、豪格、阿濟格、託尼、鰲拜、譚泰等人,都在這裡,范文程站在皇太極的右邊,經過了前面的戰鬥,范文程的地位愈發的穩固了,他精準的分析,幫助皇太極做出了決定,更是幫助大清國,獲得了重大的勝利。
“朕覺得,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還是不行的,如今朕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圍困大淩河城的辦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