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第一道題開始看,考的是多音字,字都是紀時比較熟悉的,他之前也特意翻過《新華字典》,選出來並不難。
這次也考了一道病句,還是最常見的考法,「透過……使……」這種的。
一看前兩道題的難度,紀時就估計這次月考的難度不會太大,至少不會比上次月考大。
他把前面簡單的題寫完了,又把試卷往後翻了翻。
後面密密麻麻的閱讀題讓他忍不住打了個哈欠,他又把試卷翻回默寫題那一頁。
這次也沒有考那種比較偏的句子,考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那句,其他的就是《論語》和唐宋八大家詩詞,還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那句。
紀時寫得很慢,怕一時寫太快影響卷面。
他們寫作文的時候也怕有錯字,錯字放在那裡會扣分,槓掉又太醜,只能平時多多注意。
文言文這次考的是一位名人的墓誌銘,謝天謝地,老師們終於知道他們學生也很不容易了,這次總算沒出那種特別麻煩的為難人的翻譯句。
紀時對待這種句子也很仔細,他很難像黃雅瓊那樣翻譯得很圓潤,不過他也儘量修飾好,讓語句讀起來很通順,句意也到位了,哪怕不那麼優美也行。
寫完文言文,紀時長呼了一口氣,開始看閱讀理解和古詩詞賞析。
他確實感受到了,這次的出卷老師並沒有為難他們的意思,閱讀理解和古詩詞賞析的難度還是在的,但基本是他們平時練習的水平,最多稍稍超出了一些,但也沒有很過分。
對於紀時這種不太擅長語文的學生來說,這樣的難度就很合適,即便和最頂尖的高手存在差距,差距也不會太大,但也不會因為試卷太簡單遍地高分,那樣反而測試不出他們的真實水平。
閱讀理解是一片介紹最新科技的文章,這種文章他們平時考得不多,老師們大概是擔心他們平時見少了,給他們練習的機會,這種文章的好處是很直接,沒那麼多考情感之類的東西,當然還是會考到創造這種科技的人物形象,讓他們來進行分析。
紀時閱讀理解最擔心沒東西可寫,因為閱讀理解給的線還是挺多的。
當然,他畢竟也學了這麼久,練習的次數多了,手感也漸漸有了,倒也不像之前那樣沒東西可寫硬是自己創造,語文老師說閱卷都是按點給分,他們造的東西答不到點上照樣還是零分,寫了等於白寫。
為了自己的腦細胞考慮,其實壓根沒有造的必要,畢竟他造也造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
接下來是作文。
紀時陷入了沉思。
這次的作文該怎麼說?看起來沒什麼難度,也是文體自選,好像寫記敘文也行,寫議論文也行,主題是——科技創造未來。
一個很寬大的題目,從主題來說寫成議論文其實更合適。
不過z中平時在議論文上的練習相對比較少,他們還是寫記敘文更多。議論文有固定的格式,對紀時這種作文苦手來說其實更友好一些,但一般來說,因為議論文的框架擺在那裡,所有人都是一種框架,想寫這種文體的話,拿高分其實有點難。
那該寫什麼呢?
紀時繼續沉思。
他抬頭看了看黑板上的鐘,距離考試結束還有61分鐘,思考時間還有一刻鐘,時間上還是夠的。
科技創造未來。
其實這個題目他不是不能寫,畢竟他是真正見過科技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力的,不管是後來用的大屏手機,還是各種app軟體和電子支付,現在他們絕對想不到,未來會那麼便利。
但是能寫嗎?
感覺有種劇透的意思。
但如果不寫未來,只寫科技創造的未來,那他估計全校50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