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銷售收入就穩定過百億元。
這都是產業叢集帶來的優勢。
有能力做加工的企業基本上都和嘉禾帶有丁點關係,種子丶農機丶加工裝置…透過這種紐帶,國內頭部的牧草企業都緊密聯絡在一起。
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協同生產,維護行業聲譽,共同面對國內國外市場。
在苜禾農牧崛起以前,國內苜蓿草產量能穩定在2000萬噸以上,但商品苜蓿不到50萬噸。
品質也多處於二級和三級水平,甚至三級以下。
同期的進口苜蓿多為特級和一級品,並且包裝丶保質期丶品相都高於國產苜蓿。
幾年時間過去。
整個產業已經翻天覆地。
單產提高,品質提升,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商品苜蓿產能翻了8倍,整個行業的收入大幅提升。
由於三聚氰胺的事發,奶業對優質牧草需求的加大。
僅今年,國內商品苜蓿的需求量就接近200萬噸,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
國際市場上,由於苜蓿最大的出口國老美遭受重創,價格也在一路走高。
均價已達到了396美元/噸,苜禾1號甚至達到了415美元/噸。
國內外的市場都在蓬勃發展,行業春天已然到來。
除了牧草外,牧草種子市場也在變好。
事實上,國內一直是苜蓿種子出口大國,每年都要出口幾千噸種子。
只不過出口的種子價格不高,多數時候價格在2000美元/噸以內,相當於1斤10元不到。
不過近幾年由於苜蓿產業叢集的發展,很多牧草公司都在進行專業化的種子生產。
以往,牧草種子生產的行業准入門檻很低,隨便一個村都能生產。
市場需求旺盛時一哄而起,導致企業相互殺價,陷入無序競爭。
但現在產業叢集的存在,優勢企業已經形成了很高的資金丶技術門檻,規模化更是降低了生產成本,後來者很難有機會。
種子畝產量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原來只能產40~50斤種子,如今平均已能達到80斤以上。
頭部的輝煌種業丶綠洲草業普遍能達到120~160斤/畝的水平,苜禾的苜禾1號更是長期穩定在200斤/畝。
同時,由於專業化生產,苜蓿種子質量合格率也由40提升到了80以上,發芽率得到極大改善。
『規模生產--技術經驗全面推廣--產品質量提升——國際貿易暢通--市場逐步穩定——規模發展』的良性迴圈逐漸形成。
郭陽將資料看完,也不由感到振奮。
苜蓿產業在嘉禾的體系中很關鍵,既能治理鹽礆地,也能為下游的奶業丶肉類提供動能。
對於西北的水土保持也很友好。
郭陽在心中權衡了片刻,嘉禾生態環境修復公司,由苜禾工程部為班底組成,這削弱了苜禾的職能。
既然這樣,就讓苜禾更純粹些。
有了思路後,郭陽撥通了謝時傑的電話,寒暄兩句後切入正題,對苜禾業務結構進行調整。
以苜蓿種子生產丶牧草加工為主營業務,以新品種繁育丶牧草加工為輔。
別看牧草業務如火如荼,但苜禾這兩年主要收入依然來自苜禾1號種子。
2006年營收破百億,其中有85億都是苜禾1號貢獻的。
今年營收突破兩百億是鐵定的,來自牧草業務的收入卻依然只有二三十億元,其中還包括收購加工。
牧草業務不能放棄。
但種子業務卻要加快出海,其中也包括苜禾1號出口到部分國家。
海外建牧草基地也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