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沛國郡,沿著去年的袁術北伐來路浩浩蕩蕩南下,避虛就實直搗小袁三公的淮南老巢壽春城。與此同時,徐州淮陰守將謝炎也濫竽充數的出任了淮河水師大將,親自率領著三千徐州水師逆淮河而上,趕赴淮南戰場配合主力作戰——用的還全都是小袁三公當年留給淮陰的戰船。
北線基本無憂,徐州這一次征討小袁三公基本上是精銳盡出,許褚、陳到、臧霸、高順、曹性、陶基、宋憲、侯成、徐盛和秦誼等一大堆便宜實用的主力將領全部隨軍出征。徐州王牌軍君子軍、風羽軍和陷陣營也悉數出陣,南征先鋒的位置競爭也激烈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為了搶先南征 第 135 章 結準備出發時,淮南細作就已經把訊息快馬飛遞送到小袁三公面前。而聽到這個訊息後,咱們正天天做著皇帝夢的小袁三公頓時暴跳如雷了,馬上就下令召集了麾下文武群臣,向眾人出示探報,然後拍著桌子狂吼,“陶應小賊,膽大包天,前番竹邑楊宏之事,孤還沒有找他算帳,他竟然還敢主動興兵犯境,上門送死!傳旨下去,速速召集二十萬大軍,由孤親自率領,去與陶應小賊決一死戰!報仇雪恥!”
“主公,萬萬不可!”主薄閻象趕緊站了出來,拱手說道:“主公,陶應小賊傾巢而來,其勢甚銳,貿然與之決戰只恐凶多吉少,我軍惟有依託淮河天險嚴密佈防,先擋住敵軍南下腳步,避開陶賊鋒芒。待其兵疲糧盡,再尋破敵之策不遲。”
“主公,閻主薄言之有理。”接替楊宏大人出任長史的舒仲也站了出來,緊張說道:“依仲之見,除了避敵鋒芒與立足於守之外,主公還應當南和劉繇,西聯劉表。說明唇亡齒寒之理,勸其與我軍罷兵,騰出張勳、劉勳二位將軍的麾下精兵。調來北線參與迎戰,以彌補我軍戰力不足之憂。”
“南和劉繇?西聯劉表?”小袁三公徹底的暴跳如雷了,怒喝道:“為了對付一個乳臭未乾的黃口小兒。竟然要孤去向劉繇、劉表老兒低頭求和?與孤閉嘴!吾家四世三公,大舜之後,豈能向劉繇劉表宵小之輩低頭?!”
美周郎已經被小袁三公親手宰了,不太會說話的閻象和舒仲也拿小袁三公的狂妄性格無可奈何了,還好,在場還有一個小袁三公的堂弟袁胤頗有理智,站出來說道:“主公,閻主薄與舒長史的提議雖然不妥,但他們對主公也是一片忠心,上次竹邑大戰。我軍北線的主力精銳損失殆盡,新徵兵雖眾,但難堪大任,敵強我弱,暫且忍讓避其鋒芒並不為過。望主公慎重三思,萬不可貿然出戰,更不可以萬金之軀親率大軍迎戰,輕易犯險。”…;
雖然袁胤的話同樣不中聽,但是看在親堂弟的份上,小袁三公還是沒有繼續大發雷霆。只是不屑的冷哼了一聲,又道:“那依你之見,應當如何迎敵?”
“主公,倉促之間,大軍難以迅速集結,橋蕤將軍老於軍伍,能征善戰,沙場經驗豐富,小弟舉薦他為先鋒大將,率軍先去迎戰,為我軍迎得備戰時間。”袁胤往壽春目前最能打硬仗的橋蕤一指,又恭敬說道:“但是具體該如何迎戰,愚弟不通軍事,還請主公多與橋蕤將軍商議。”
見袁胤舉薦自己,對小袁三公忠心耿耿的橋蕤明知此戰難打,仍然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拱手行禮說道:“主公,末將橋蕤不才,願意率軍前去禦敵!”
“成,孤封你為前部先鋒,統率五萬大軍前去迎敵。”小袁三公很滿意橋蕤的堅決態度,一口答應,然後小袁三公又問道:“不過在此之前,孤必須先問你一句,你出兵之後,打算如何迎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