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章 科學的盡頭不是哲學

片刻,回應道:“袁兄,你對數學與物理的界定確實清晰,但數學的發展難道就完全脫離了現實世界的經驗啟發嗎?很多數學理論的誕生也是為了解決物理等學科提出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數學與物理的聯絡似乎更為緊密複雜,並非簡單的先驗與經驗之分。”

袁嵐峰輕輕搖了搖頭:“非也!非也!這只是表面的聯絡。數學的根基是先驗的邏輯體系,物理問題只是促使數學在自身邏輯框架內進一步拓展和應用的契機。就像歐幾里得幾何,它基於幾條公理構建起龐大體系,並非依賴物理實驗。”

袁嵐峰稍作停頓,又道:“再說說哲學和科學的關係。我們可以用兩個同心圓來表示知識結構,內圈是科學,兩圈之間是哲學,外圈之外是未知領域。這兩個圈是模糊且不斷向外擴充套件的,常有哲學問題上升為科學問題,隨著知識範圍擴大也會產生新的科學和哲學問題。但一個問題一旦成為科學問題,就不會再變回哲學問題,因為科學答案更客觀清晰。而很多人所謂‘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不過是把科學已解釋清楚的問題用哲學語言歪曲複述,這是偽哲學。”

江曉原皺了皺眉頭:“袁兄,你如此劃分科學與哲學的界限,是否過於絕對?哲學的思考方式在科學家探索未知的思維過程中,還是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比如對一些抽象概念的思考,像時間、空間的本質,科學家在研究時難道不會受到哲學思辨的影響?”

袁嵐峰果斷反駁:“江曉原先生,你所說的這種影響極其微弱且不具決定性。科學家在研究時間、空間本質時,依靠的是實驗觀測、數學模型以及科學理論的推導,而不是哲學思辨。例如在相對論的研究中,愛因斯坦是基於對光速不變等物理現象的思考和數學推導,而非某種哲學觀念得出結論的。哲學和現代科學早就分離,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和評判標準。”

袁嵐峰發言完畢後,江曉原皺著眉頭,似乎仍想反駁,但一時又組織不起有力的話語。

這時,江波又開口了:“袁嵐峰老師的觀點很是清晰明瞭,把物理、數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剖析得相當透徹,尤其是指出數學是先驗的真理體系這一點,讓很多關於科學基礎的認知誤區得以澄清。”

,!

江曉原終於忍不住說道:“你說哲學和現代科學早就分離,可哲學在思考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上,難道對科學就沒有一點啟發嗎?比如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思考,這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科學家對研究方向的探索吧。”

袁嵐峰溫和地笑了笑,回應道:“江曉原先生,您所說的這種影響其實是非常間接且模糊的。科學有其自身嚴謹的探索邏輯與方法,就像我之前所說,科學問題一旦清晰化,答案趨於客觀,就不會再倒退回哲學問題。例如在量子力學的發展程序中,是基於微觀世界的實驗現象、數學模型構建等一步步推進的,而不是受某個哲學流派對於微觀世界認知的主導。哲學或許在早期科學發展中有過一定的思維碰撞,但如今科學體系已經相對成熟獨立,不再依賴哲學來指引具體的科研走向。”

江波立即點頭表示贊同:“沒錯,科學如今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大廈,從理論構建到實驗驗證,每一步都有其內在的科學性與邏輯性。雖然偶爾會有一些看似哲學性的思考冒頭,但那也只是科學家在探索過程中的思維發散,並非是遵循某種哲學教義。比如愛因斯坦思考相對論時,他更多的是基於對物理現象的深入理解和數學上的創新推導,而不是因為某種哲學觀念的驅使才得出相對論的成果。”

江曉原還想爭辯:“但在科學倫理方面,哲學的思考總是不可或缺的吧?這難道不能說明哲學在科學體系中仍有著重要地位?”

袁嵐峰耐心地解釋:“科學倫理確實涉及到價值判斷等哲學性的思考,但這只是科學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