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主公來了

單將軍再守孤城,又有何意義?不如於黃河渡口備好船隻,一旦戰況不利,率領將士北上,尚能儲存部分實力。”

“只有不到兩成把握?”

“或許更少。”

田忌、田單面面相覷,很明顯即使是孫臏,在兵力只有對方一半、高階兵種數量遠遠不及對方時,也對自己缺乏信心。

除非可以在決定性的會戰中巧妙取勝,否則,孫臏一個人無法改變強弱對比,更別說楚天的麾下也有一群謀士,以及大量的武將。

孫臏已經留下後手,算到戰敗後,逃往黃河以北。

接下來只是冒險一搏。

北海國,臨淄,諸侯趙公子只剩齊國這一個郡國。東漢末年的齊國與春秋戰國的齊國是兩個概念。實際上趙公子的領土可能只有兩三百萬人口。

憑藉這點人口,與擁有數千人口的徐州牧交戰,多半不現實。

目前趙公子麾下只剩下兩個武將,多爾袞和薛萬徹。

太史慈被楚天俘虜,成為楚天的虎賁軍將領,吳三桂、管亥被殺。

擔任趙公子大將的多爾袞意識到危機到來。他不能落在徐州牧手中,因為徐州牧麾下的武將趙雲與他有仇。如果被徐州牧俘虜,他九死一生。

因此,多爾袞在給自己謀求後路。

多爾袞在東漢,除了趙公子以外,並非沒有其他認識之人。當初官府鎮壓青州黃巾軍時,多爾袞指揮北海國的黃巾軍,派遣鰲拜前去濟南國攻擊曹操。鰲拜戰敗後逃往黃河以北,投靠明關,而多爾袞被楚天和趙公子圍困於即墨。多爾袞、吳三桂被迫向趙公子投降。

現在明關察覺到趙公子已經無法在青州堅持,所以派來內政大臣范文程,帶上鰲拜的書信,試圖招降多爾袞,勸說多爾袞北上。

“趙公子只有一個郡國,黃河以南盡數都會為楚子謀所擁有。將軍又與楚子謀結仇,他不大可能會放過將軍,請將軍儘早下定決心,投靠明主。”

“聽說遼東太守還在幽州大戰,不知道如何?”

“實不相瞞,太守久攻袁紹不下,兵糧不濟,恐怕很快便要撤兵。”

“遼東太守無法入主幽州,我投靠遼東太守又有何好處?”

“太守計劃回師遼東,為的是平定高麗國,以及北部一些遊牧、漁獵部落,再圖幽州。一旦吞併高麗國,主公人口更多,到時掃清後患,再入幽州,必定勢不可擋。主公不缺少騎兵,唯獨缺少將軍這樣的人才而已啊。請將軍無須懷疑主公的誠意。黃河以南已經為楚子謀佔領,除了北上,將軍還有何處可去呢?”

鰲拜在青州黃巾軍時是多爾袞的部下,范文程提及鰲拜與多爾袞的交情,勸說多爾袞離開青州,前往遼東。

“趙公子對我不錯……”

多爾袞不由心動,唯一讓他投鼠忌器的,只有趙公子對他的恩情。

“將軍性命即將不保,為何還要顧忌昔日恩情?”

“我可說服趙公子,一同前往遼東,投靠遼東太守。”

“大可不必。太守已經多次派人遊說趙公子,但趙公子無意北上,似乎傾向於投降楚子謀。如果你繼續跟隨趙公子,只是死路一條啊。”

“趙公子要向楚子謀投降?!”

范文程言語間打動多爾袞。

多爾袞與趙雲有仇,不可能投靠楚天。楚天為了安撫趙雲,即使不殺他,他的處境也十分危險。

如果真的如此,多爾袞就要考慮另外投靠其他諸侯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

“明關算是有為的雄主,也罷,我與趙公子的關係到此為止,我率領數百八旗騎兵,利用臨淄城的傳送陣前往遼東的襄平城。希望他許諾給我的條件都能一一兌現。”

多爾袞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