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謀士許攸投奔駐紮在黎陽的周亞夫,獻上計策與冀州地形圖。”
“豫州有文臣上百人投降,其中代表者為陳紀、陳群父子。”
“阿爾託莉雅、衛青、曹操等人在汝南俘虜武將數十員,其中包括汝南太守馮異。”
……
楚天留下李典、夏侯惇守博望,然後回師許昌,陸續收到來自各方的情報。
楚天在潁川一戰俘虜楊延昭、程咬金、何儀、劉闢、廖化,以及汝南兵馬數萬。本來以為收穫已經不錯,不曾想許攸、陳紀、陳群主動來投,還俘虜了“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馮異。
馮異在雲臺二十八將之中,統帥值應該排在前面,算是光武帝劉秀下面比較能征善戰的將領之一,外號“大樹將軍”,和周亞夫一樣沉悶,但十分可靠。
可惜馮異遇到的對手是衛青、曹操這種級別的統帥。
馮異也是一個合格的軍團長人選,這一點從他一個人在汝南郡硬扛衛青、曹操的攻勢就可以看出。
想要讓收服馮異為己所用,並不容易。
“周亞夫依照許攸之計,收割鄴城一帶的糧草,遷徙人口至黎陽,並引淇水入白溝,運輸軍糧。”
“許攸又建議懷柔黑山軍,使其進攻鄴城。但黑山軍的張燕早已為趙龍降服,此計失敗。”
楚天得到了更多有關河北戰事的情報。
許攸在有些方面,估計出現了偏頗。
趙龍幾年前並非碌碌無為,而是在積極打擊黑山軍,相當於楚天壓制青州黃巾軍、泰山賊一樣,大將史萬歲連破黑山軍,迫使黑山軍的首領張燕向趙龍效忠。
許攸試圖拉攏黑山軍的計策失敗。
不過許攸的其他提議倒是頗有成就。
“讓周亞夫和杜如晦擇機行事吧。至於許攸,如果冀州事了,可以前往夏城見我。”
“陳紀、陳群、馮異等人,全部帶到夏城。”
楚天開始往東郡調兵。
目前楚天的大軍集中在潁川、汝南一帶,屬於豫州,若要調到兗州的白馬、濮陽一帶,需要不少的時間。
同時,在豫州建立防守軍團之前,楚天還要留下不少於十萬大軍防守許昌,否則荊州軍隨時有可能會捲土重來。
“收編豫州降兵,編制四個軍團,其中博望駐紮一個軍團,汝南駐紮一個軍團,許昌駐紮兩個軍團,每個軍團4萬人,一共16萬大軍。”
楚天再次招兵買馬。
領土擴大,意味著要防守的範圍也就更大了。
豫州同時面臨來自荊州、關中的壓力,16萬大軍不算多。
至於鎮守豫州的人選,這是一個問題。
曹操本應該是能力最合格的人選,完全可以在豫州屯田和練兵,但豫州的位置實在是過於重要。
一旦豫州刺史叛變,投靠荊州或者關中,那麼楚天這次攻打豫州將會沒有任何意義。
合格的守將周亞夫,此時正在黎陽當釘子戶。
于禁在守青州高唐。
“暫時由樂毅守豫州,等平定河北之時,再任用其他將領。”
楚天思忖一番。
如果要平定河北,自然要帶上攻城型的樂毅。
兵馬調動還需要一段時間,在此期間,統帥、政治都很高的樂毅鎮守豫州,應該不成為問題。
西邊,曹仁、滿寵守虎牢關、滎陽,阻擋來自關中的兵鋒;南邊,李典、夏侯惇守博望,控制方城夏道,阻擋來自荊州的兵鋒。
中間,樂毅坐鎮許昌,隨時支援兩路。
至於汝南,楚天調濟陰太守公子文到汝南擔任汝南太守,肅清說唐在汝南郡的殘餘勢力。同時,公子文離開他長期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