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4部分

上很稱職。有這個人在大洋島,想有多大漏子都不可能。

石堅看到這些新來的官員作為,有許多官員的行為讓他感到很不滿意,特別有一些官員簡直在胡弄搞,特別一些官員自高自大,不把土著人當作一回事。如果都是這樣,石堅相信要不了多久,大洋島還得要叛亂。

不過還是有一些官員很叫他滿意。在這些人當中他驚喜地發現了幾個人,原正平縣主簿現在維州通判尹,這可是一個名臣。放在心上了。

咦,他再次嘴角上掛起笑意,不過還是將笑容收起來,否則會讓人懷疑的。他看到唐介,他今年剛中進士,本來朝廷想授他武陵尉,後來也把他調到大洋島來磨練了。因為他比石堅還小一歲,所以仁宗怕石堅不放心,特地寫了一封推薦信,說父親唐拱卒於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貧困,集資相助,唐介雖年幼,卻明大義,謝絕不取。當然他只是一個進士,卻驚動了皇上,這也是他與石堅身世有點差不多,使仁宗起了憐愛之心。看到這封信後,包拯不敢怠慢,雖然朝廷沒有明確唐介能做什麼,包拯還是讓他做了威州的司理參軍,也就是掌管著威州大小掌訟獄勘~之事。

“這個職務好啊。”石堅嘆道。小唐同志審案子也很有一手的。

包拯和餘靖兩個還忐忑不安地看著石堅管怎麼說,這個唐介歲數也太小了,雖然石堅喜歡知人善用,提撥了許多年青人。他們心裡還是有點不安石堅評批他們給了唐介太高的權利。一聽石堅這樣說,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包拯在狐,難道石大人也象聽說過自己一樣聽說過這個唐介的為人?

說過個唐介直聲動天下,並不亞於後來的包拯。+他比包拯更默默無聞,好歹包拯還有石堅手寫的一副對聯。但還有一個人記住了,韓億,這個人石堅一走,自己也得慎重用他,可是連石大人都喜上眉梢的人。還別說,現在的石堅真的影響到許多人韓億也不例外。不看到,石大人才走多長時間,朝廷就亂成這種樣子。如果石大人在,會有這些事情發生嗎?

石堅抓抓頭髮,也生氣了,就憑這兩個人,也不能怪朝廷亂安排人手過來。於是再往下看。咦!他終於不顧眾人懷疑,大笑起來。眾人都伸長頭去看卷宗上是什麼人。

一看是一個小年青,吳奎,這個人比石堅還要小兩歲。可很了不起,十八歲就考中了進士,但因為歲數太小了朝廷也不知道怎麼安排。現在好,石堅不是喜歡小青年嗎也把他打發來了,現在維州做一個教授。這也太屈才了吧。連韓億也這樣認為至少連石堅都會發出大笑的人,怎麼只有當一個教授?再說吧又記在心上了。看到他們,石堅都想問那個趙到哪裡去了,這個人如果來到大洋島,宋仁宗手上四大諍臣就全齊了。這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嗎。能讓他湊齊三個就很不錯了。

再往下看,石堅看到一個人,張方平,這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連他也沒有想到這個人也來到大洋島。這時候餘靖忐忑不安地說道:“這個人雖然沒有功名,可是宋大人與蔡大人寫了書信,親自推薦。”

說著他把宋綬與蔡齊寫的推薦信拿來,他們說這個人別看是一個布衣,可是一個奇才,請石堅要慎重對待。這使石堅與他腦海裡的那個人映像吻合了。

張方平,字安道,京人(應天府,今商丘),家貧無書,跟人後面看了十天三史,說:“我已經看透了。”以後諸書不讀。這樣的人自然不能考中科舉。但經過宋綬與蔡齊再三推薦,朝廷才讓舉茂材異等。以後走上官途。這個人才氣過人,性格豪邁剛正,立朝無所阿附。他也是蘇東坡最尊敬的人,說他如諸葛亮,孔融。因此官途也不是很順。當然史書誇獎了一點,並不是他不看書,而是他天資高,過目不忘,不然他也寫不出那麼多好詩文來,除非他也是穿越過來的。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