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管張叔夜帶著三萬兵馬入京勤王以外,就再沒有來過一支勤王大軍,城中僅能依仗的,就僅剩下原本就屯駐於京城的七萬衛士和弓箭手了。
皇上謀而無斷,下面也是一團亂糟, 趙桓心中充滿了恐懼,他逐個召集大臣徵詢良策。 少宰兼中書侍郎唐恪一向主張議和,但議來議去倒把金軍議到城底下來了,他此時無計可施,於是勸趙桓效仿他父親趙佶的做法,留皇太子守京城,率眾西逃長安。
趙桓也開始想逃了,但是金兵已在城下,逃得出去嗎? 接著,何慄入見。趙桓問是否遷都,何慄認為遷都會是最大的失策。趙桓又認為何慄言之有理,翻然而改,以足頓地:“今日當死守江山社稷。”
再接著入見的是剛剛趕到京城勤王的南道都總管張叔夜。張叔夜認為金國大軍此次是有充分準備而來,兵鋒甚銳,恐不能擋,建議趙桓先南遷襄陽府。趙桓也認為言之有理,進退之間,他徹底沒了主意。
而此時坊間早已風傳金人遊騎已經渡河,殿前司派人前去探查,回報說不只是遊騎,而是金東路軍主力已渡過黃河。朝廷大臣們還不相信,金人怎麼會來得如此之快?於是又派了三百步兵前去詳探,當天得到回報:金兵已到陳橋。
趙桓君臣大為震驚,立即下令京城戒嚴,京畿清野,城外居民搬入城中,在寺觀中居住。 清野令一下,沒想到東京城郊外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宋朝的軍士、保甲乘勢作亂,劫掠近城居民的錢財,焚燒屋宇。 北宋朝廷居然維持不住秩序,控制不了局面。
兩天後,忽有人從河陽來報:渡河的是折彥質所部的潰逃士卒,不是金兵。 朝臣們聞訊大喜,立即又下令停止清野,城外居民一律回家,此令一下,倒是萬民歡呼。 可就在這一片歡呼聲中,金兵卻真的來了,而此刻東京城四門皆閉,城外的居民都成了金軍的俘虜…
第七十七章 京中無將
十二月二十四日,凜烈的北風呼嘯而起,東京城裡屋瓦都被颳起,一棵棵大樹被風折斷,完顏斡離不的鐵騎也象寒風一樣再次兵臨東京城下,東西兩路金軍按照預先的計劃合兵一處,而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稱得上古代版的閃擊戰。 這一次,宋軍在數量上都佔不了優勢了, 守城諸將急忙在京城裡召募戰士,但應募的都是些乞丐之類的人,毫無鬥志,不過是來混口飯吃。
臘月二十七日,金兵開始攻城,守城諸將動員百姓上城抵禦,上去一看腿都發軟,只見金軍在城外佈置數百臺石砲,等他們一上城,便一起發射,石頭瓦塊雨點般的砸了上來,嚇的守城官兵紛紛躲避,好在有冷靜的,急忙支起戰棚抵禦飛石。
但大家都納悶,城外搬運砲石的都是自己的同胞,為人逼迫還說得過去,可女真人千里急襲而來,如何能將這些大傢伙帶來,即便是現做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而城上的軍將卻心中自明,這些石砲都是大宋免費送給人家的…
那還得從金軍圍城前說起,趙桓聽聞金軍又要來了以後,一邊號召各地勤王,一邊招募勇士,而自己也沒閒著聽說城外還有‘飛山營’,這個傢伙威力巨大,是對戰的利器,便親自出城檢閱點驗,也想看看‘飛山’的威力。
這飛山其實就是石砲,利用槓桿的力量將石塊發射出去,大宋的石砲已經自成體系,有需要四十人操作。發射兩斤石彈的單梢砲;有百人操作,發射二十斤石彈的雙梢砲;還有發射七十斤到百斤石彈的五梢砲、七梢砲。當然也有兩人操作的旋風砲、虎尊砲,只是石彈要小的多。可以說大宋砲兵已經形成了輕型、中型、重型的多梯次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