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他彷彿突然想起了什麼,說:“國君打算任命主上為上軍將的訊息傳了出去,最近來拜訪主上的人很多,其中,我覺得郤溫值得見一下。三郤覆滅後,郤家流浪武士都投入了我們趙氏,郤溫雖然重新獲得了領地,但是他們的家臣不得力,至今郤氏沒有起色,所以郤溫想附庸於趙氏,他派來的家臣說,希望將自己的家族軍隊帶入趙氏旗下,一同在上軍作戰,請主上允許。”
封建時代,領主是有義務的。你的封地有多少“裡”(這個“裡”同時也是軍事單位),意味著當國君徵召你出戰的時候,你必須攜帶符合自己封地計程車兵數目參戰。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國君就有權減少你的封地,或者撤銷你的貴族稱號。
郤溫苦心經營不少年,但三郤出事的時候,郤溫不過十幾歲,他的能力顯然不如趙武,至今湊不夠符合規定數目計程車兵數量,已經面臨減封的危險。迫不得已才要求投入趙武旗下,這也是中小領主慣常的做法。
郤溫拿不出足夠計程車兵,領地窮困又無法補償趙武,所以他才提出附庸的要求。這意味著他雖然還是領主,但已經徹底失去了自主權。如果遇到戰爭,趙武將代替他出足規定計程車兵數目,填補他的缺額,但代價是趙武將派人管理他的領地,從他領地中獲得收益來補償自己損失。
趙武點了點頭:“連昔日的三郤都淪落到這種地步,他們已經開始尋求別的領主贊助,這意味著晉國的大兼併開始了。也許若干年之後,晉國已經找不見中小領主了。”
田蘇感慨:“其實大兼併早已經開始了。常年戰爭導致各家族實力下降,小領主們艱難度日,紛紛尋求大領主的庇護。我們趙氏以往身份卑微,沒有人看上我們,所以小領主不來尋求託庇。但今後,像郤溫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趙武轉向伯州平:“你父親與師偃都說你擅長管理,不如溫地就由你負責經營?”
伯州平躬身:“喏!”
師偃在一旁欣賞的看著趙武,感慨說:“我趙氏遭難的時候,主上比郤溫還年幼,我趙氏復興的時候,主上只不過比郤溫年長一點點。人跟人比,差別怎麼那麼大呢?郤溫經營領地十年,現在已經失去獨立的待遇了啊!看來程嬰當初的眼光真不錯。”師偃這句話,其實已經隱隱透露他是一個知道真相的人,趙武深深的盯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郤溫其實不是個人名,他父親郤至的封地名叫“溫”,“郤溫”的意思是說:郤氏後裔、領地是溫的那個孩子。這孩子目前還沒有加冠,也就是還沒有成年,自然沒有名姓。其實,郤溫即使加冠之後也不能叫做“郤溫”,他應該以封地“溫”為姓,叫做“溫某某”,從而成為中國溫姓的始祖。可惜!無論是真實的歷史,還是趙武現在所在的時空裡,溫氏最終都走向了相同的命運,失去自主權,成為趙氏的附庸。
師偃贊同趙氏接納郤氏,雖然郤氏與趙氏有仇,而且是滅家之仇,但看到昔日的仇敵投靠自己的門下,這讓他非常解恨。他悠然神往的補充說:“郤氏解決了,從此以後國中沒有郤氏,我們的仇敵只剩下欒氏了。伯州平,你可要將溫氏盯緊一點。”
田蘇不以為然:“溫氏現在只剩下殘破的領地,少少幾個領民,能翻起多大的浪花?無需緊張。等過幾年,郤溫氏還不起債務,不妨給那小孩留下一座莊園,其餘的我們全要了。”
這種辦法對於郤溫氏來說還不算殘酷,因為如果趙武願意幫助他們填補士兵缺額的話,郤溫氏還能夠一直保留貴族稱號,留在貴族圈子裡,那麼,郤溫氏有可能重新崛起。誰知道呢?這個時間或許是一兩年,或許是永遠。但有希望總好過絕望,如果他們因為無法承擔領主義務而早早被剝奪封地,那就是絕望了。
趙武現在明白了田蘇的意思:“那麼,這次出兵中山國,就讓郤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