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圈子裡這麼久了,宋唐自然不會像以前那樣,對什麼東西都抱著“善意”的心態去看,所以對馬慧的叮囑記在了心裡。
這次的圍讀是放在京都一間賓館舉行的,相當的正式,包括導演,編劇,原著作者幾個能一起做劇本決定的人,全部都到場了。
甚至連央視文藝部這邊,也派了一個“服務”人員過來。
宋唐也拍過不少的戲,在其它的劇組很多時候都是糊弄個事兒,但今天這種陣容,他整個人都不自覺的坐的規整了一些。
幾個老戲骨,當前的流量明星楊寒,還有剛剛被網路上評為新四小花旦的秦芊,也跟宋唐一樣,都顯得很正式。
圍讀開始的時候是七月二十五日,本來按著宋唐估計,中間加上定妝什麼的,最多也就是八月初就能開機拍攝了。
結果就是一個劇本的圍讀,因為大家都比較認真,中間又參雜著劇本里臺詞,表情,動作等等一系列的改動。
不好說當場編劇和作者就全部改動完成,可也真的算的上是現場較驗。
特別是顏興朝,為了追求效率,把服飾,道具,化妝組的人都給叫了過來,出意見的出意見,硬是僅劇本的圍讀就幹了九天。
說真的,整本小說也不過才四十多萬字,改編成劇本,對話的部分更少了,一天能讀個一兩萬字那都是多的不能再多。
特別是宋唐作為反派男主角,中間有大段的臺詞,這九天,宋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最起碼因為參與的人多,也認真,本來以為自己拿到這個角色用了一些手段,會惹到一些人。
但是從目前來看,最起碼劇組裡幾位主要演員對他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連楊寒和秦芊也同樣對他抱有一定的善意。
雖然不知道真假,但如果在這種氣氛當中拍戲,宋唐覺著自己的表演能力還能再提升個一兩成。
有些事情不親身經歷一遍,那真的是不識廬山真面目,按正常的邏輯,這部劇雖然製作單位不是央視,可是能做為央視的開年大劇,也變相的是代表著一些東西。
開機儀式永遠是影視專案開始時的重要環節,主打的就是四處聯絡關係,然後對新劇進行一定的曝光宣傳。
可是到了戲劇江湖這邊,幾乎就沒有什麼外聯的手段,甚至開機儀式,也就簡簡單單由內部的一些領導關心一下,做了一個“簡陋”的環節。
可以說所有的心思,已經全部用在了正劇的拍攝上,這一點與以往宋唐經歷過的所有專案都不同。
而且顏興朝也不是一個講邏輯的人,本來開機第一條拍攝,大家都是挑簡單的拍一下,圖個順順利利的好兆頭。
但到了這裡,顏興朝完全摒棄了這種“優良”的好習慣,直接說道。
“今天咱們戲劇江湖開機了,為了慶祝開機大吉,咱們拍一場大戲鼓鼓勁。
宋唐,你一會兒和楊寒還有古老師拍一段師徒三人翻臉出手的大戲,有沒有問題?”
聽到顏興朝的話,宋唐眼角不自覺的抽動了一下,心裡頭一頓五花八門的“國粹”,面上還得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
“沒問題。”
在這個劇組裡,因為老戲骨比較多,有一個優良的好習慣被間接的執行了下來,那就是幾乎所有人都能把自己的劇本背下來。
都不用說以前拿到劇本怎麼樣,就是那九天裡時時刻刻看著劇本,想不背下來都難。
雖然不能說拿過來就用,多少也得複習一下,但是像顏興朝說的幾場大戲,是宋唐記憶的重點,所以他心裡其實是有一點底氣的。
只不過一開始就拿這種情緒大戲出來,宋唐心裡的那種膩歪,那就不用提了。
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