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少年孩童聽聞,對著江仙躬手一輯,其聲道:
“見過先生,問先生安!”
突如其來的拜見,倒是讓久經風霜的江仙微微一怔,有些失神。
後回神,亦以讀書人的禮節回拜諸學子,露出一抹和藹可親的表情,柔聲道:
“你們好。”
老婆婆眯著眼,亦對許輕舟輕輕一輯,微笑道:
“小友,那我等就先走了,那私塾,就託付給小友了。”
江仙匆匆回敬,第一次在這片仙州以晚輩自居。
“那晚輩就不送諸位了。”
“告辭。”
“告辭。”
諸位學子再次一拜。
“拜別先生。”
江仙亦匆匆一輯。
而後。
眾人於漫天槐花風,隨老者離去,聽童聲朗誦,迴盪風中。
唸的是。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群遊子,誦起一首遊子吟。
遊子隨風遠去,詩聲迴盪山澗。
方遠行,卻以思鄉。
可是。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去,怕是此生再也回不到那片故土了。
江仙目送孩童遠行,消失在了槐花林中,耳畔童聲漸行漸遠,正如他的思緒,亦在漸漸飄遠。
可是。
嘴角上揚的那抹弧度,卻是久久未曾壓下。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雖是初識,一面之緣,可是這些孩子們,卻已然撥動了劍仙的心絃。
一群淳樸的孩童,來自這座小鎮。
是那般的乾淨。
他們的眼睛,就像那山澗的小溪,清澈見底,不曾染了半點雜質。
人們常說。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江仙想,這些孩子一定是善良的。
他也在想。
當初葉輕靈走出這片洞天世界的時候,是否也是這麼的乾淨明亮,不染纖塵呢。
他不禁想起了書中常看到的一個對於人性的辯論。
人性本惡。
還是人性本善。
有聖人說,人生來便是惡的,故此才需要教化和引導。
也有聖人認為,人生來天性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後天受了這世俗的汙染。
大多數人無法做到像那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一方認為。
生靈生來原罪。
一方認為。
天地本就渾濁。
至此無數紀元,辯論不休,爭議頗大。
江仙也分不清。
世界熙熙,皆為利來,世界攘攘,皆為利往。
人性就像一口深不見底的深淵。
裡面什麼都有。
可是你就是看不清,更看不見底。
可真的有生來就是惡人的嗎?
他自問這片世界從不乾淨。
可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在天地的眼中,對萬物生靈是一視同仁的,天地萬物同樣也是生在同一片規則下的。
可是。
偏偏有人極惡,有人極善。
陰暗潮溼的破敗裡,一樣能走出極其善良的人來。
光明乾淨的世界裡,同樣也有窮兇極惡之徒。
大字不識的莽夫猶可路見不平,怒喝一聲。
滿腹經綸的讀書人背地卻盡做的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他們為何就不受那環境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