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還接到了孫傳庭關於蒸汽機目前局面的一些建議。
孫傳庭是建議蒸汽機的售賣要嚴格控制,北京製造局賣給誰了,要嚴格做好記錄,定期安排人回訪、查閱,確保賣出去的蒸汽機不要被走私出去。
站在孫傳庭的角度,他是對的,蒸汽機作為這個時代工業品的技術尖端,被走私出去,確實是一大隱患。
但是,站在國家最高元首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走私這個問題只是小事,遇到了就抓,沒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瘋狂去堵住口子。
堵不住的。
為什麼?
首先,蒸汽機是民用品。
民用品有一個特徵:量產化。
對於民用品來說,不能量產化的商品都是失敗的商品。
北京製造局的蒸汽機制造廠裡,還在日夜不停加工製造蒸汽機。
蒸汽機普及越高,生產力當然提升的就越高,怎麼能限制呢?
現在是幾百臺蒸汽機在民間,明年可能就超過一千臺了,以後是幾千臺,幾萬臺,甚至十幾萬臺。
其次,蒸汽機的技術門檻沒有想象的那麼高。
只要民間某些人買一臺回去,花個一年時間,就能仿造出來。
不要懷疑古人對工藝品的製造水平,尤其是到了明朝,已經非常發達,缺的只是理論知識的系統化總結。
這可不像21世紀的光刻機技術,光刻機是人類幾百年工業的最簡單製造,你就算買一臺回去看個100年也造不出來,因為它是幾百年工業製造的結晶。
但蒸汽機不同,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入門級工業品。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就是21世紀的核武器,掌握核武器的核大國就那麼一些。
但是不是說小國就不懂核技術呢?
不不不,核技術在21世紀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甚至某些國際地下市場就能買到。
國際控制小國製造核武器不是靠技術壁壘。
一、國際法律限制。
二、核武器原料限制。
對於一般工業品來說,技術的抄襲從來不是難事。
工業時代的國家是靠綜合實力競爭。
例如現在,歐洲就算拿回去了最新的蒸汽機,蒸汽機在歐洲的發展必然落後於大明。
為什麼?
因為市場規模限制。
21世紀的中國為什麼能成就全產業鏈?
而某些發達國家連有些螺絲都造不出來?
是真的缺造螺絲的技術嗎?
不是啊!
是本國沒有足夠需求,沒有人願意去成立造特殊螺絲的工廠。
有人說我不信邪,我非要成立一個,我明明就會造。
可以,你去成立,成立了幾個月就倒閉,因為訂單量少的可憐,人工成本高的可憐。
從中國進口反而更便宜。
中國有廣袤的、複雜的需求,按照經濟學原理,正是因為那種廣袤的、複雜的需求,拉動了全產業鏈的完善。
大明朝呢?
也一樣啊!
雖然人口還只有2億多,但是遍佈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訴求。
所以未來的大明朝,也一定是全產業鏈國家。
這一點,歐洲小國如何比?
除非像歷史上的英國一樣強行用武力開啟世界市場,來拉動本國產業鏈構造。
但現在看來,英國已經沒有那個機會了。
那按照這樣說法,難道張凡啥都不做了嗎?
就眼睜睜看著民間那些個無恥的傢伙,為了自己的利益,把蒸汽機和火槍走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