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最大的僱主就是吏部。朝廷將留出大量的職位給優等生,拉開“血洗”官場的序幕。
外文優等生可進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數學優等生可進入戶部及其下屬機構,國文優等生可進入大清新聞報等機構。全優生更是身份尊貴、潛力無限的候補官吏。同理,這只是初期,以後大家越來越有知識了,則中等教育優等生才可出仕。
日本人學習歐洲的熱情可嘉,不過,他們太過分了,高層說是要把日本人的人種也改善一下,讓日本的男人娶歐洲女人,日本女人嫁給歐洲男人,這個計劃上了歐洲的主流報紙,被當成笑柄。大清國的教育退稅計劃則讓整個歐洲無比震驚,尤其是他們西學教材是倫敦國際學園的靠譜教授所編寫。
現在的國際學院系統那是舉世聞名的教育系統,它的大學部甚至位列全球頂級大學行列,由於創始人是神級科學家,一眼就能看出誰是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教授,從師資到硬體、理念、就業方向,所有指標都是頂級的,尤其是就業,大量畢業生進入溫莎財團的系統,全球稱冠。現在有一些有志氣、有理想、有眼光的中學畢業生甚至寧願就讀國際學園的大學部也不願意去劍橋大學這樣的公認頂級大學。一所本來只為溫莎財團貢獻人才的學校竟然辦成了如此有名氣的大學,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大清國這樣連現代初等教育都未曾普及的地方,唐寧無意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只准備籌辦三所大學,全部命名為“大清國立大學”,然後是上海分校、京師分校和廣州分校。其中又以上海分校最為看重,可見他對重視產業、抑制官僚大政的堅定貫徹。
不發展高等教育又發展什麼呢?還是啦——職業教育。唐寧對職業教育的推動方法就是允許企業招聘低薪的童工,只要少年完成了3個學分就可以進工廠工作,不過會有限制,12歲及以下的,每天工作時間不可超過兩個小時,其餘6個小時時間全部用來學習,學校由各個公會來提供。14歲工作四個小時,16歲工作6個小時,直到少年18歲才可以與成年人的工作時間、待遇相同。
有法律地位的公會有什麼要求?第一:有一定的納稅額度;第二:要建公會學校,足以容納整個行業招聘的童工。這些童工事實上並不是苦逼的童工,而是職業教育體系內實習工作完全跟所學相配合的學生。
檢查公會學校畢業生是否學有所成的方法很簡單,看他們能否在會員企業內就業,如果他們的收入夠得上所得稅繳納,那就更了不起,而畢業生三年內納稅的額度就代表學校為整個行業培養的人才之優秀程度。
公會委員要當選看什麼指標?行業學校辦的好不好就是一個很客觀的指標啊,這是為整個行業培養人才。如果你連公會學校都辦不好,想在大清總商會里謀得一個席位,那是難比登天。
不要說別的行業,溫莎財團自己的產業就需要大量的職業人才,因此唐寧授意各單位的頭目領銜主導了多個學校的建立:冶金公會學校、電力公會學校、造船公會學校、出版業公會學校、醫藥品公會學校、土木工程公會學校、銀行業公會學校、汽車業公會學校、傢俱業公會學校、化工公會學校……名單還在不斷增加中!
為了給大清列車局培養路警,甚至太上還專門授意兵部授權給列車局成立警察公會學校,為了培養神機營士兵,又成立了軍人公會學校。總之是萬箭齊發,除了在大清新聞報上大做文章,還挑一些重點行業專門發出邀請函,請他們籌款成立工會學校,如果那個行業還沒有公會,則邀請一些行業大佬請他們出面組建公會,這可是大有前途的實權機構哦。
這些緊隨行業前沿的公會學校要比官僚坐在辦公室裡靠拍腦袋拍出腦洞來規劃的科目和教材要靠譜得多。所有的學生專業跟職位掛鉤,消亡的職業與興旺的職業就像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