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長孫無忌暫時沒有表態,對此李休也不意外,長孫無忌一向以李世民的意見為重,哪怕他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但只要李世民做出決定,無論如何他都會全力支援,這也是李世民對他無條件信任的原因之一。
過了好一會兒,只見李世民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既然你們都覺得佛道應該受到限制,那朕也就不反對了,只不過駙馬你的這份奏摺還需要大家商議一下,將各個環節都討論清楚了,然後再決定如何實施!”
看到李世民終於點頭,李休等人也終於鬆了口氣,隨後李世民讓人將奏摺還給李休,讓他將奏摺上的內容一條條的詳細講解一番,畢竟有些地方他們也不是很明白,比如那個錢莊就十分的新穎。
李休的奏摺上雖然寫了很多,但之前長孫無忌已經總結過了,無非就是三條,第一條就是設立一個僧道錄司的機構,專門管理天下間所有的僧人、道士,而且還要對僧道發放度牒,這就相當於僧道們的身份證明,只有持有度牒,他們才可以傳教,否則就是非法的,朝廷完全可以將他們抓起來問罪。
表面上看,僧道錄司發放度牒只是方便對僧人和道士的管理,但真正的目的卻是控制僧人和道士的數量,要知道大唐初期有人做過統計,全國的和尚、尼姑之類的就超過十萬之眾,至於道士可能少一點,但兩者加起來就將近二十萬,等到中唐時期,這個數量更是增長一倍有餘,而當時大唐的總人口也不過才幾千萬,僧道的數量簡直比大唐的軍隊還要多。
另外這些人不事生產,而且很多都是壯年男女,建築寺廟又消耗著大師的錢財,可以說簡直是大唐身上的寄生蟲,少一點可能還影響不大,但隨著數量的增加,遲早會讓大唐不堪重負,所以必須要限制他們的數量。
本來給僧道發放度牒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不過很快被廢除,直到中唐時期,因為僧道數量太多,所以大唐才又開始發放度牒,只不過當時大唐財政困頓,結果度牒竟然被朝廷做成一門生意,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度牒,而且管理也不嚴格,所以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直到後來北宋時期,宋朝專門設立發放度牒的機構,而且每年發放的度牒數量也被朝廷嚴格控制,甚至連那些為數不多的度牒,也需要僧人或道士花費鉅額的金錢購買,結果導致佛道兩教的人數銳減,也是從北宋時期開始,佛道兩教才被朝廷徹底的踩在腳下。
僧道錄司發放度牒,也僅僅只能控制僧人或道士的數量,但現在寺廟手中還掌握著大量的土地,所以李休才又祭出第二招,那就是清查寺廟道觀的土地,特別是寺廟,因為僧人有免除稅負的特權,這點連道士都沒有,因為現在的道士大都是火居道,也就是兼職的,基本沒有全職的道士,所以他們平時也是普通百姓,自然沒有免稅的特權。
相比之下,寺廟卻仗著免稅的特權,名下擁有大量的土地,現在大唐國土廣闊,人口也比較少,所以土地問題也並不突出,但是隨著日後的發展,寺廟對土地的兼併肯定會帶來大量的問題,所以李休才提出每名僧人只能擁有十畝田地,哪怕大唐一畝比後世較小,也足夠一人一年所用了,更何況佛門號稱清心寡慾,要那麼多土地做什麼?
至於李休砍向佛門最後的一刀,自然就是針對寺廟的長生庫,其實也就是放貸業務,而且還是高利貸,對此李休也早就想把銀行搞出來了,所以才在奏摺中提出由朝廷出面開辦錢莊,名字叫什麼無所謂,反正實質上就是後世的銀行,而且還是以朝廷的信用為錢莊背書,到時寺廟的長生庫恐怕就會被擠壓的無法立足,如此一來,也就斷掉了佛門的一大財源。
李休將這三條詳細的講解了一遍,有些因為時間緊迫,沒來得及寫在奏摺上,他現在也講了出來,比如錢莊的運營,以及錢莊開辦後對大唐經濟的影響等等,雖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