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都只會帶上少量的大臣,像李休和長孫無忌這種自然不用擔心,而剩下的就要看他們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所以在來的路上,這些人就開始憋著股勁,這時到了泰山,他們一個個也都不禁有些忐忑起來。
“陛下,泰山的風景雖美,但咱們今天還要直到梁父山那邊,現在天色已經不早了,咱們是不是也該趕路了?”不過正在這時,忽然只見魏徵上前開口提醒道,也許是封禪在即,魏徵也知道李世民現在激動的心情,所以說話的語氣也不像以前那麼生硬。
聽到魏徵的提醒,李世民這才醒悟過來,當下也是哈哈一笑,隨後就率領著隊伍往梁父山的方向趕去。
封禪分為兩個步驟,一為祭地,二為祭天,祭天自然是要登到泰山之巔,但是祭地卻不是在泰山,而是在附近的梁父山,就是那個諸葛亮喜歡《梁父吟》的那個梁父山。
說起到梁父山祭地的這個規矩,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因為當初秦始皇封禪時,召集齊魯之地七十多個儒生,前來討論封禪的禮儀,但是這些儒生卻是爭論不休,有人說要以蒲草裹住車輪,免得傷到山上的草木,有人說要掃地而祭,鋪上用菹秸做的席等等,結果秦始皇一怒之下將這些儒生全都趕走,乘坐自己的車子上山,先到泰山上實行封禮祭天,再到梁父山實行禪禮禮祭地,這套禮儀基本是戰國時祭天帝時稍加改變而成。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他卻先到梁父山實行禪禮祭地,然後才到泰山之巔祭天,並且還採用祭太一神之禮,整個典禮十分的莊嚴隆重。因為漢武帝是奠定儒家地位的帝王,再加上秦始皇的名聲不好,所以後世的帝王再來封禪時,全都採用了漢武帝定下的規矩。
梁父山位於泰山東南方向,兩者相距不過兩百里左右,而且因為泰山的重要地位,所以這裡的道路也頗為發達,兩座山間也有官道相通,所以李世民他們一行人快馬加鞭,最後終於在天黑前到達梁父山,當地的官員也早就準備好了住宿的地方,倒也十分的方便。
梁父山又名迎福山,因為帝王到泰山封禪必來梁父山祭地,所以這座山又被稱為地神,據說當年諸葛亮的父親諸葛曾經擔任過樑父尉,而他也曾經隨父親在梁父山這裡居住過一段時間,所以對梁父山也有著特殊的感情,也格外喜歡《梁父吟》,當然這種說法是否準確並不可知,但卻更加增添了梁父山的名氣。
休息了一晚之後,第二天一早,李休就特意早早的起床,打量著這座傳說中的地神,因為昨天來的時候天都黑了,只能看到一座山的輪廓,現在才總算看清了這座梁父山的真面目。
梁父山其實很矮,估計還不到三百米,但是山勢卻十分的險峻挺拔,據說山巔還有一塊刻經石,上面雕刻著整部的《大般若經》,而且這塊刻經石形如巨佛端坐,所以梁父山又被稱為映佛山,甚至在山的東側,還有一認規模宏大的光化寺,可惜自從李世民限制佛教後,天下有名的寺廟也都大受影響,現在光化寺也不復以前興盛的景象。
封禪的時期也經過司天監的嚴密推算,不過李世民來的時候十分心急,一直催著趕路,結果當李休他們到達梁父山時,離推算的祭地日期還有五天的時間,不過這倒也不錯,至少讓李休他們有時間到附近遊覽一下,本來李休還想登泰山,但是因為封禪的事,現在的泰山和梁父山都已經被封鎖了,封禪之前任何人不得上山,所以李休只能等到封禪時才能上山了。
不過泰山和梁父山雖然不能上,但是周圍依然有不少名山大川,比如梁父山這裡就屬於徂徠山南麓,往北也有不少風景秀麗的山峰,有些山峰上還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古蹟,李休也不需要為封禪的事操心,所以有時間時,也會去周圍的山上轉一轉。
四天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明天就是在梁父山祭地的日子,而且經過前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