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言執掌飛奴司,北方草原也是飛奴司監控的重點,所以他對草原上的形勢也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而隨著他的講述,李休也對北方草原的情況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漸漸的他心中也有一個大概的想法,雖然這個想法還不是很成熟,但也許可以和李世民討論一下。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步(上)
薛延陀雖然稱雄漠北草原,但實力遠無法與當初的突厥相比,更何況現在的大唐也不是貞觀初年的大唐,經過李世民十幾年的努力治理,大唐的實力比當初翻了數倍,別說小小的薛延陀了,就算是當初的突厥還在,恐怕也不敢正面挑戰大唐。
然而薛延陀的新任可汗拔灼卻被陷入到飛奴司的圈套之中,不但身邊安插有飛奴司的細作,而且連一些重要的薛延陀貴族也被飛奴司收買,有這些人在,很容易讓拔灼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比如這次他主動出兵攻打夏州,而且還準備要與唐軍決戰。
其實拔灼並不是不知道唐軍的強大,只不過剛剛繼承汗們的他這時也是野心勃勃,一心想要超過自己的父親夷男,而夷男最大的心願就是統一草原,使得薛延陀能夠成為突厥那樣強大的帝國,可惜他到死都沒能完成,所以現在拔灼也繼承了他的這個心願,而想要統一草原,就必須打敗唐軍,哪怕不能將大唐的勢力從草原上趕出去,也能樹立起自己的威望。
也正是在上面這種想法的驅使下,利慾薰心的拔灼才決定冒險一搏,若是能夠從正面擊敗唐軍,他就可以樹立起自己無知的威名,從而收服更多的部落為自己所用,甚至徹底的將大唐的勢力趕出草原。
拔灼的願望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任何計劃都不可能一絲不差的與現實重合,總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之的事情,使得本來美好的計劃無法實行下去,甚至得到截然相反的結果,比如拔灼這次美好的願望就落了空。
李道宗與喬師望都是大唐名將,他們兩各率數萬大軍趕往夏州求援,本來他們以為拔灼應該會在他們到達夏州前退走,但卻沒想到拔灼非但不走,反而還在夏州城下襬開與他們決戰的陣勢。
對於拔灼的反常,李道宗和喬師望剛開始都是嚇了一跳,以為對方有什麼陰謀詭計,所以在剛到夏州城下時,竟然不敢進攻,不過後來試探了幾次後,發現拔灼的確是想與他們正面決戰,這才讓李道宗等人放下心來,隨後這兩路援軍與夏州城的田仁會三路大軍齊發,與拔灼的大軍展開了決戰。
拔灼這次攻打夏州也是有備而來,整個薛延陀控弦之士超過二十萬,而他這次一下子帶來了十五萬,如此兵力也足以橫掃草原,相比之下,李道宗與喬師望一共才帶來六萬援軍,哪怕加上田仁會手下的一萬守軍,也還不到拔灼兵力的一半,這也是拔灼信心滿滿不肯退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拔灼還是太年輕了,雖然軍隊的數量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了這支大軍的實力,但除了數量外,質量卻更加重要,大唐這些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屠城滅國無數,早就讓唐軍培養起一種無敵的信念,特別是對外作戰時,大唐的軍隊以少勝多的戰例也是數不勝數。
除了必勝的信念,唐軍的裝備也不是薛延陀能比的,無論是武器、鎧甲、補給等方面,大唐都遠比薛延陀要強得多,特別是唐軍還有火藥武器,更讓他們如虎添翼,因此夏州城下的這場決戰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懸念,在李道宗親率一支騎兵殺透拔灼的中軍之時,就已經奠定了這場大戰的勝局。
長安城中的李休也一直等著夏州之戰的結果,而當李道宗的捷報送到長安時,他也是大喜過望,按照李道宗的描述,此一戰他們殺敵過萬,俘虜了將近五萬人,之所以有這麼多俘虜,還要多虧了飛奴司的功勞,正是他們收買的那些薛延陀貴族在戰場上倒戈,這才帶動了更多的薛延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