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卓凡認為,甚至可以說,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那個睥睨天下的明日帝國,其真正的奠基者,不是華盛頓,而是林肯。
但以上種種道理,都得等打完了仗,再經過多少年的反思總結,才真正領悟,這個時候,殺紅了眼的美國人的腦子裡大多其實還是一片糊塗。
林肯是孤獨的。
嚴格說起來,林肯不算一個多麼出色的戰略家,也擺過不少臭棋。他最大的長處是有著鋼鐵般的神經和意志,以及為了他的“道”而赴身的覺悟,這使他在看不清楚前路、甚至失去信心的時候也不會倒下,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幫他撥開迷霧,給他信心,他就可以等到最後的勝利。
關卓凡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看到“統一是聯邦的最大利益,神聖至上”,並,“為此應採取一切應採取之手段”,林肯真有上帝為他“開啟了一扇門”的感覺;而關卓凡的長篇大論,說這場戰爭必須有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反覆暗示,政府其實應對得宜、啥錯也沒犯,這除了正好拿來塞政敵的嘴外,對林肯自己,也是心理上的重大解脫,自信心油然而生。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看關卓凡提出來的西線戰略,林肯當然覺得:高,實在是高!
*(未完待續。。)RT
第八章 大床
關卓凡費盡心思寫這份東西,起意倒並非為林肯打氣,他本來的目的一是加重自己和軒軍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分量——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確保把自己從東線摘出來,放到西線去。
其時的東線戰場已成血肉磨坊,戰爭的模式基本就是填人頭,一顆人頭換一顆人頭,甚至兩顆人頭換一顆人頭——反正北邊人多。自己這二萬七千人一不小心,就磨沒有了,那就未免太國際主義了。戰爭傷亡不可避免,但軒軍補充兵源不易,仗要打得巧一點才好,畢竟還沒到為美國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份上。
還有,如果上東線,就得面對美國有史以來那位最偉大的軍事天才羅伯特。李,不論關卓凡的歷史書背得多熟,開多少外掛,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李又是最善於隨機應變的,小關很擔心自己一個應付不來,真應了和慈禧說的那句話“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為國家辦事”。關卓凡決定,對李這位本就疑似開外掛的人物,還是不要這麼早會面好。
西線才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他苦心籌劃,終於得償所願,松江兵團被劃入西線戰區序列,參加田納西會戰。
這份《紐約論壇報》,這篇《關逸軒侯爵訪談錄》,關卓凡看得略略細些,發現雖然是在他的《平南八策》的底子上寫出來的,但出入還是頗大。
一是涉及軍事部署的,盡數刪去,關侯爵只是含糊地表示。東線打得很好。西線也應加強。
二是重點明顯放在關侯爵認為“戰爭規模是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以及“艱苦的投入即將進入收穫的季節”等等上面。中心思想是:敵人很狡猾,但政府很強大,按部就班,穩穩當當,一切盡在掌握。
還有就是關侯爵反覆表示,對聯邦政府取得最後的勝利具有絕對的信心。記者問侯爵閣下,您認為戰爭還將持續多久?關侯爵慨然說道:不超過一年。
關卓凡心想,這句話我可沒有寫在建議書裡。你倒是敢說。
這就是一篇聯邦政府的公關軟文嘛,但關卓凡承認,效果很好。
其實洋和尚比較會念經這種觀念哪裡都有,非獨中國為然。而且這個時代的美國人還遠不是一百幾十年後的美國人,眼睛離頭頂的距離還很遠。最重要的是這位洋和尚並非站在河岸上說幹話,如果人家對聯邦政府的勝利沒有信心,怎麼會萬里迢迢地帶兵過來幫俺們打仗?
關卓凡抬起頭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