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部分

然鈔法初行,始而軍餉,繼而河工,搭放皆稱不便,民情疑阻。直省搭收五成,以款多抵撥既艱,搭放遂不復肯搭收。民間得鈔,積為無用,京師持鈔入市,非故增直,即匿貨,持向官號商鋪,所得皆四項大錢,不便用,故鈔行而中外兵民病之。其後京師以官號七折錢發鈔,直益低落,至減發亦窮應付,鈔遂不能行矣。大錢當千、當五百,以折當過重最先廢,當百、當五十繼廢,鐵錢以私票梗之而亦廢,乃專行當十錢。盜鑄叢起,死罪日報而不為止。局錢亦漸惡,雜私鑄中不復辨,奸商因之折減挑剔,任意低昂。商販患得大錢,皆裹足,三成搭收,徒張文告,屢禁罔效。法弊而撓法者多,固未有濟也。當十錢行獨久,然一錢當制錢二,出國門即不通行。咸豐之季,銅苦乏,申禁銅、收銅令。同治初,鑄錢所資,惟商銅、廢銅,當十錢減從三錢二分。光緒九年,復減為二錢六分。

時孝欽顯皇后銳意欲複製,下廷臣議,以滇銅運不如額,姑市洋銅,交機器局試鑄。戶部奏稱機器局鑄錢並京局開爐之不便,懿旨罪其委卸,卒命直隸總督李鴻章於天津行之,重準一錢,遂賞唐炯巡撫銜,專督雲南銅政。十四年,廣東試鑄機器錢,以重庫平七分識於幕。二十四年,命直省鑄八分錢。而京師以制錢少,行當十錢如故。三十二年,鑄銅幣當十錢,民不樂用,於是創鑄銀、銅圓,設定銀行,思劃一幣制,與東西洋各國相抗衡。

初,洋商麕集粵東,西班牙、英吉利銀錢大輸入,總督林則徐謀自鑄圖抵制,以不適用而罷。嗣是墨西哥、日本以國幣相灌輸。光緒十四年,張之洞督粵,始用機器如式試鑄,李鴻章繼任續成之,文曰“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廣東省造”,幕絞龍。並鑄三錢六分、一錢四分四釐、七分二釐、三分六釐四種小銀圓。中國自行銀錢自此始。湖北、江西、直隸、浙江、安徽、奉天、吉林以次開鑄。尋以廣東、湖北、江西所鑄最稱便用,許以應解京餉撥充鑄本。直省未開鑄者,飭從附鑄。京、外收放庫款,準搭三成。因命劉坤一、張之洞、陶模籌議三局造鑄事宜。已復由戶部核定,七省所鑄規模成色苦參差,不利通行。會造幣總廠成,擬撤其三,而留江南、直隸、廣東為分廠。初鑄準重墨圓,議者頗非之。之洞始於湖北試行一兩銀幣。戶部亦以中國立算,夙準兩錢分釐,因定主幣為庫平一兩,而以五錢、一錢小銀幣暨銅圓、制錢輔助之,令總分廠如式造行。

銅元鑄始閩、廣,江蘇繼之。時京局停鑄,命各運數十萬入京,由戶部發行備用。沿江、沿海省分,並飭籌款附鑄。而直省陸續開鑄,造幣總廠反後成。總廠擬鑄之幣凡三品:曰金,曰銀,曰銅。最先鑄銅幣。自當制錢二十降至當二,自重四錢降而四分,凡四種,文視直省小異大同。直省曰“光緒元寶”,總廠初同直省,嗣定曰“大清銅幣”,皆識某所造,幕皆龍文,紫銅鑄,直省間亦用黃銅。凡私造銅幣、偽造紙幣,罪視制錢加等。初鑄銅元,為補制錢之不足,旋豔其餘利,新政餉需皆取給焉,競鑄爭售,乃至不能敷鑄本。兩江總督周馥首疏其弊,戶部為立法限制之。繼與政務處上補救八事。旋以開鑄者多至十七省,省至二三局,恐終難言畫一,乃令山東歸併直隸,湖北歸併湖南,江南、安徽歸併江寧,浙江歸併福建,廣西歸併廣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