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主公為蜀王,若是主公拒絕,孫仲謀必以為主公無心與其聯盟,進而對主公有所戒備。當今時勢所逼,倘若我等不與東吳聯盟,遲早被魏唐所破。還望主公以大局為重。”
劉備一聽,面色沉著,凝聲而道。
“依孔明所說。登為蜀王之事,備是不可不為耶!?”
“主公登位蜀王。一可安撫眾望,以震荊襄、西川軍民之心。二亦可使孫仲謀無後顧之憂,與我等聯盟,共抗魏唐兩國。此實乃趨勢而為,天命人意,主公豈可逆之?”
諸葛亮雙目爍爍,字字錚錚,擲地有聲。一眾文武齊聲而勸。劉備再三推辭不過,只得依允,眾臣大喜,紛紛準備登位事宜。隨後劉備又召諸葛瑾來見,先謝過吳王孫權表奏之事,諸葛瑾見劉備願登位蜀王,方說兩國聯盟之事。劉備當下應諾,又請諸葛瑾留下觀禮。諸葛瑾亦不推辭。時年春一月,劉備命人築壇於沔陽,方圓九里,分佈五方,各設旌旗儀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黃權、法正請劉備登壇,進冠冕璽綬訖,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為蜀王。劉備立於壇上,遂定國為蜀,其子劉禪,立為王世子。封諸葛亮為丞相,總理軍國重事。黃權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蒯越為太常,蒯良為大司馬,馬良為襄陽太守。又封潘鳳、張飛、太史慈、馬超、華雄為五虎大將。其餘各擬功勳定爵。封賞定後,劉備於壇上面於眾臣、軍士宣言。
“備本乃白身,幸有朝廷恩德,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奈何備微薄之身,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天子受惡賊cao弄。**之內,否而未泰,野心之輩,各割據一方。備終日憂國,惟憂反側,痛心疾首。
昔年董卓作亂,自是之後,惡賊縱橫,殘剝海內。曹、文、袁等亂世之臣,趁勢而起,割據皇土。後備幸有劉荊州所助,本為固守疆土,抵禦外敵,以謀時機,剷除曹操,以救天子。蒼天不公,劉荊州英雄早逝,託付荊州與備。備雖才薄,不敢有忘臣子之道。
帝王相傳,此道不廢,昔年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
今亂賊驕橫,包藏禍心,更兼曹操,竊國篡位早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備依眾望,自登為蜀王,實為趨勢而造。天命人望,備不敢有違,當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寧社稷。此心天地可鑑!”
劉備表奏天地,百官跪伏,奏樂齊鳴,正式登位。劉備既為蜀王,人心大震,潘鳳與馬超各從荊州、蠻境發來賀報,派人遣送重禮以作朝奉。劉備設宴於成都,軍民同樂,一連數日。宴席後,諸葛瑾遂歸東吳。
孫權得知劉備位登蜀王,且應兩國聯盟之事,大喜。孫權遂又命周瑜、魯肅等臣,加緊操練兵馬,準備軍械輜重,以備戰事。同時,劉備稱王,亦教諸葛亮與潘鳳加緊備戰事宜,又教人傳信蠻境,命馬超聯合南蠻各個部落,隨時接應。且說,馬超隨祝融夫人入蠻境後,兩年內,小心謹慎,平定蠻境亂勢,暗中排除異己。祝融夫人對馬超極為深信,兼之馬超武勇絕倫,蠻境能得以迅速安穩,全賴其攻。馬超征戰四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馬超之名,威震蠻境,無人觸怒其威。時年,劉備登位蜀王,蠻人得知無不大驚。祝融夫人見時機而到,遂宣告各個部落,擇吉時與馬超成親。蠻境各個部落酋長,皆懾於馬超之勇,又俱蜀國之強,敢怒而不感言。兩人婚事過後不久,祝融夫人力排眾議,助馬超登位蠻王。至此,南蠻之境,皆為馬超所用。
且說,曹操得知孫權、劉備紛紛稱王,大發雷霆,不久又聽聞吳蜀兩國聯盟。曹操更為忿怒,當即詔令麾下諸將,整備兵馬,就欲舉傾國之兵征伐荊州。同時,曹操又遣人齎書往長安,教文翰從川地進軍,進攻西川。
卻說時值元宵佳節。在長安城中,百姓於各巷路上都大張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