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面的詞語連起來,這樣更有利於記憶。

——結合法

結合法是使甲事物與乙事物有機地或離奇地交接或結合在一起的想像方法。在兩個資訊 之間進行奇特的想像的時候,它們在大腦中的物象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記“牛、汽車”這兩 個詞,且不說牛的形狀、顏色千差萬別,汽車的種類、型號五花八門,單就是它們的相對位 置講,我們就可以想像為:一隻牛站在汽車頂上,一隻牛從汽車門上車,一隻牛駕駛汽車, 牛拉汽車,牛頂汽車,汽車撞到牛,汽車壓住牛,汽車拉著牛跑等等,但如果聯想為牛與汽 車並排站立,效果就不好了。

超級記憶力訓練法 第一部分(24)

結合法就是打破兩個資訊物的單獨性,使它們互相結合起來。比如上例,牛駕駛汽車、 牛頭從汽車窗裡鑽出來的物象結合的非常好。當然還需要看前後相連的資訊是什麼,以便與 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

這幾種方法是想像力運用到記憶上的基本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時要靈活,可以把兩種或 三種方法結合起來,隨意運用,以形成清晰的物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條河隔斷兩地,如何才能從此岸到彼岸呢?往往透過橋樑來加以聯絡。要有良好的記 憶效果,就必須在所記憶的內容與記憶結果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換句話說,就是在記憶過程 中發揮想像力,運用聯想。

到底什麼東西才能充當聯想這座橋與記憶彼岸的交介面呢?即什麼因素使聯想與記憶交 匯呢?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在三個基本的聯想規律中找到答案。這三個規律起初是由亞里士 多德提出的,後來由阿克納斯總結而成。

第一個規律是“ 類似或相似規律”,是指相似於某些方面的其他印象容易記憶。換句 話說,就是兩個相似的事物容易透過聯想把它們連結在一起。想想看,是不是太陽和月亮、 江河和海洋、伏特與電壓比較容易同時進入你的記憶裡。

只要稍微觀察一下語言現象,就會發現詞語有同義或近聲兩種類似出現,例如“貌美” 與“冒昧”,或英語中的“bear”與“beer”等,便是近聲類的詞;而“teacher”與“tut or”、“like”與“love”、“荷”和“蓮”,以及“手機”和“行動電話”屬同義詞。

第二個規律是“相對規律”,是指兩個相對的概念,其中一個是以另一個的存在為前提 。於是,我們便容易由一個想到另一個,如“黑白不分”、“是非顛倒”和“上行下效”等 ,其中的“黑”與“白”、“是”與“非”、“上”與“下”。

第三個是“鄰近或連線規律”。意思是兩個事物在時間、地點或意義上有連續發生或存 在的印象,這樣也很容易由某一個聯想到另一個。例如“三國”和“魏晉南北朝”、“牛頓 ”和“三大力學原理”、“父”與“子”等等。

上述的相似、相近及連線或鄰近等規律,都屬於意義上的規律,即最直接、最根本的規 律。

此外,還有第二層延伸的規律,如“新近規律”、“ 重複規律”及“趣味規律”等等 。

“新近規律”指的是最近所進行的聯想比更久以前進行的聯想有更深刻的印象;“重複 規律”是指反覆記憶的次數愈多,記憶得愈牢固,這主要是呈現在背課文或記英文單詞上; “趣味規律”指的是愈有興趣或愈有趣味的聯想,可以記憶得愈深。

聯想是我們思維的活動、擴充套件以及合理的組織,其結果是與某一事物有聯絡的另一事物 出現在腦海中。例如,在我們小時候學地理時,一定聽老師說過澳大利亞地影象一塊馬蹄鐵 的形狀,於是我們便把地圖的形狀與馬蹄鐵的樣子進行聯想,這樣一來,每當我們看到那張 地圖便知道是澳大利亞地圖,不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