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齒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靈臺內許多荊榛,卻自容得】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眼睛裡容不得一粒塵,齒縫中容不得一點兒雜屑,原因就是由於這些東西都不是我自己固有的東西。然而心靈中有那麼多的雜念,卻怎麼能夠容納得下呢?
【心一鬆散,萬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心一旦鬆懈,一切事情都會變得無法收拾;心一旦疏忽,一切事情都將不會進入自己的耳目;心一旦執著,一切事情都不能達到“自然”的境界。
【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知,過思者迷正應】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看得時間長了,即使是那些非常熟悉的字也會不認識了;目不轉睛地看,就會感覺靜物好像在活動一樣。由此可見,一旦心中疑慮過多,就會擾亂正確的見解;思考過度,該做的事情也會猶豫不決。
第一章 國學精粹(12)
【安而後能慮,止水能照也】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只有安靜下來以後才可以思考,靜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實的影像。
【樂要知內外,聖賢之樂在心,故順逆窮通隨處皆泰。眾人之樂在物,故山溪花鳥遇境才生】 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快樂應該懂得分內外。聖賢的快樂在其內心,因此,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窮困還是顯達,他們都會泰然自若。而普通人的快樂則是在外物,所有這些人只有在遇到了山溪花鳥這樣的美景時才會感到愉悅。
【人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閒始是閒】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人生在世,等待著得到滿足,何時才能真正滿足呢?在未衰老時能得到清閒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閒啊。
【談空反被空迷,耽靜多為靜縛】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談論空虛之道的人卻往往會被空虛所迷惑;沉溺靜境中的人反而常被靜境所束縛。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在最容易使人迷惑之處識破迷惑,則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會保持清醒的頭腦;能把最難放下的事擱置一旁,則心境便會永遠平靜豁達。
【佛只是個了仙,也是個了聖。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佛只是個善於了卻俗塵的神仙,也是個善於了卻執著的聖人。人雖然聰明,卻不知該如何了卻所有的煩惱,不知了卻萬事便是聰明;倘若心中尚有未放下的念頭,那便是還未完全放下。
【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以理智的態度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則心中就會有正確的主張;用品德修養來約束心中的慾望,則心境就自然清明。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擾;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馳】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寂靜時要保持清醒,但可擾亂寂靜之心境;清醒時要保持寂靜,但心念不可馳騁得遠而收束不住。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孩子們接受的知識很少,其天性卻愈加完整;成人接受的知識豐富,其思維卻愈加散亂。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關,方是大休歇】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能夠看得透名利這一關,只是小休息;能夠看得透生死這一關,才算大休息。
【有譽於前,不若無毀於後;有樂於身,不若無憂於心】 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追求當面的讚美,不如避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