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年,勃艮第國王扶持了一個羅馬傀儡皇帝喬維努斯,以他的名義侵入萊茵河東岸。同一時期,崛起於歐亞草原的匈奴族向歐洲西部大遷徙時經過萊茵河岸,將勃艮第人打得落花流水,撤出萊茵河,退到日內瓦湖畔。由此可見,匈奴國打敗勃艮第也是確有其事的。而且這個匈奴王的原型,便是我們前面講述過的匈奴王阿提拉。
命運多舛的寶藏 1837年4月的一天,兩名羅馬尼亞採石工在艾斯崔塔山的河邊採石。突然,汗流浹背的他們發現有兩塊大石頭之間的泥土有些異樣,撥拉開最上面一層薄薄的泥土,一些閃閃發亮的東西耀花了他們的眼睛:一堆黃澄澄的金塊,上面還覆蓋了一個金色的大圓盤。這是他們的採石生涯中最神奇的一天!他們倆將採石的任務丟到了腦後,奮力往下挖,果然,又挖出了一些金盃、金酒壺、金髮飾……喜出望外之餘,如何處置這些寶貝,讓這兩個目不識丁的採石工皺起了眉頭。此外,兩個大半輩子都很少踏出村裡的採石匠,誰也不敢確定這些寶貝的價值。於是他們商議:先將挖出來的一部分寶貝拿給識貨的人鑑定,如果值錢,再來挖剩下的。於是,兩名採石工興致勃勃地捧著一堆寶貝,去找見多識廣的石匠維魯斯。維魯斯仔細詢問了發現寶物的始末,並細細地察看了這批寶物,心裡暗暗驚訝,但表面仍不動聲色。他對兩人說,根據他的經驗,這些寶貝打造雖精美,但材料大部分是黃銅,不是黃金,所以值不了幾個錢。看到兩名採石工露出失望的神情,維魯斯又接著表示,他有門路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將這批“黃銅”器皿出售,因此用4000個羅馬尼亞的錢幣(約500馬克)和一些衣物向兩名工人交換這批器皿和剩下的“破銅爛鐵”。本以為白忙活一場,沒想到還小有收穫,這讓垂頭喪氣的兩名工人喜笑顏開。就這樣,維魯斯得到了這批寶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英雄史詩中的寶藏Treasures Recorded in the Epics(2)
也許是兩名採石工茶餘飯後的談資,也許是維魯斯自己走漏了風聲,一批寶藏在皮埃拖斯勒村莊被發現的訊息不脛而走,甚至連國王都有所耳聞。不久,一隊國王派來的人馬來到了維魯斯家中,命令他指出藏寶的地點。維魯斯很不情願地將他們帶到一條小河邊。但是人們在此地挖掘了一天,才找到極少量寶藏。是維魯斯將寶藏轉移到了另外一個隱秘的所在?沒有人知道,但是維魯斯卻一口咬定寶藏埋藏在河邊,很可能是河水漲潮的時候沖走了。國王的人也拿他沒辦法,就這樣,寶藏的下落不了了之。
由於大批寶藏不知所終,挖掘到的小部分寶藏受到高度的重視。它們的數量共22件,全都是黃金鑄造的器皿,但其中有10件已經遭到損壞,幾乎辨認不出原樣了,還有12件寶物經過精心修補,重現世間,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大放異彩。它們有:金酒壺,一隻鷹頭裝飾的金別針,三個鑲有寶石的扣針,一個圓形的、中間鑲有哥特式風格的女神雕像的金盤子……都是四世紀時期哥特式藝術風格的完美體現。而且,如果採石工們所言非虛,寶藏的數量還很龐大,極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尼伯龍根寶藏”。
可是,關於這批“尼伯龍根寶藏”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在博覽會展出之後,寶藏被轉移到了布加勒斯特的羅馬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8年之後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大學生居然躲過了博物館的保安系統和值班人員,將數件文物偷走。第二天,看到空空如也的展示櫃,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這才大驚失色。警察也在全城內展開搜捕,終於在一條陋巷的一所房子裡發現了這批珍寶。原來,大學生已經將它們賣給了珠寶商,珠寶商為了逃避追捕,打算將它們熔化成為金塊。誰料警察還是快了一步,珠寶商才剛將珍寶放進熔爐,警察就破門而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