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也不怨天尤人。他們以及其他許多榜樣都示範了,以徹底接納來解除痛苦的威力。

第二章 從迷惘中覺醒(9)

————————

①昂山素季(1945~),緬甸反對運動領袖,倡導*與*,曾數度遭緬甸軍政府軟禁。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②曼德拉(1918~),南非反種族隔離政策運動的領袖,曾遭政府監禁多年,於1994年至1999年間出任總統。

徹底接納並不表示接受“自我”的存在。有時當我跟學佛的學生談到要接納自己、愛自己時,他們就會問我,這怎麼符合佛法有關“無我”的教示,自我接納的理念不就肯定了自我的存在?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如實接納自己”,指的並非是去接納一個善或惡的虛幻自我;而是去接納我們對“自我”的看法、發生在當下的念想與感受。我們將熟悉的希望與恐懼、批判和計劃的種種想法都視為生命之流的一部分;以如此模式來接納它們,反而讓我們得以認清,經歷其實與個人無關,也使我們得以從“視自己為有缺陷且受限的自我”的陷阱中解脫出來。

我想提醒學生的是,“徹底”(Radical)這個字出自於拉丁文radix,意指“追根究底”。徹底接納使我們得以回到我們存在的根源;當我們可以無條件地仁慈,並處於當下,我們就能直接消融缺乏自我價值感與分離感的迷惘。由於接納這些不斷生起與消逝的念頭與感受,我們終能了悟,自己最深的本質、最初的本性其實就是汪洋浩瀚、無遠弗屆的覺性與慈愛。

發現徹底接納後的自在解脫

傳統觀念要我們力爭上游,不斷追求完美的境界,但心理學家榮格①(CarlJung)卻告訴我們,心靈之道是邁向健全完整的漸次程序,與傳統觀念相反的是,我們不企圖征服情緒的波濤,也不企圖擺脫某個天生不清淨的自我,而是轉而擁抱此生的所有真實面貌——破碎的、混亂的、神秘或充滿活力的一切層面。由於培養了一種無條件且具接納性的態度,我們不再與自己為敵,不再把那個*、不完美的自我囚禁在批判與不信任的牢籠中,相反地,我們開始找到使自己變得真實,且全然活在當下的解脫方法。

————————

①榮格,瑞士心理學家,原本與弗洛伊德是同僚,後來兩人理念不合,改而創立自己的心理分析學派。

儘管在沙漠聖殿中稍有所悟的接納經歷,戲劇性地加深了我對自己的信任,但是整合這段經歷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回到位於美國東岸的道場之“家”後,我感覺自己彷彿能透過更清明的眼光來看待生命了,但直到兩年後,我才真正準備好離開靈脩小區,小區裡的男女老少是我靈脩的家人,捨棄他們無疑是個巨大的損失。

隨著逐漸減少參與道場事務,我愈能清楚地看到,那裡的生活強化了我追求完美、隱藏缺陷的習性。同時,由於不再像以前那麼懷疑或在事後批判自己,於是我不再否認,道場的確隱藏了一些問題,這是過去我所不願意面對的。我先生早就對道場的生活不再抱有幻想,因此我們終於決定,是該離開了。當我正式向老師告別時,他警告我,假使背棄這條靈脩之道,我就會終生不孕;但是命運的安排卻是,向大家宣佈我們的決定並放棄靈脩之後幾天,我竟然懷孕了。引頸企望兒子納拉揚的誕生使我欣喜若狂,而且也從沒懷疑過離開道場的決定,但是,我還是有好幾年的時間備嘗“失去”的痛苦。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從迷惘中覺醒(10)

回首過去,我才瞭解到,佛陀的教法引導我度過了那段備受扭曲的過渡時期。當我逐漸脫離道場時,就已經開始閱讀其他靈脩傳統的書籍了;當時我特別受到佛法的吸引,開始嘗試佛法稱之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