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就在你身上出氣。”話音未落,小腹已重重吃了一腳,花曉霜只覺五腑六髒都似擠在一處,喉頭髮甜,吐了一大口鮮血,又昏過去。
梁蕭抱著明三秋走了一程,尋一處寺廟住下。他隨花曉霜行醫已久,略通醫道,便按藥理配了幾劑藥物,外敷內服。過了七八日,二人傷勢漸好,彼此談論學問,大感投契,明三秋笑道:“梁兄弟,你我當日在靈臺交手,何嘗想到今日,世事難料,莫過於此!”梁蕭點頭稱是。
又過月餘,二人傷勢痊癒大半。這一日,天光甚好,梁蕭沿寺中迴廊散步,見廊側粉壁上鑲了一面銅鏡,料是寺中僧人整飾衣冠之處,他對鏡自照,臉上刀疤宛然,心知這疤痕太深,恐是除不去了,即便除去了臉上的傷痕,心上的傷痕卻是一生一世也除不去的。想著倍感淒涼,又行數步,忽見壁上墨跡斑斑,題了數行字:“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平生功業何處,黃州惠州詹州。”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濁世滔滔(3)
梁蕭將這詩默唸數遍,心道:“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而我平生功業,卻又在哪裡?是天機宮,是襄陽,還是茫茫大海,天王寺中?”驀然間,只覺此生於國於家,一事無成,頓生出茫然之感,怔忡片刻,轉回禪房,嚮明三秋道:“明兄,月餘相聚,小弟受益匪淺,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今時此地,就此別過。”明三秋不捨道:“你去尋霜小姐麼?”梁蕭道:“我去尋她,勢必又有一場爭鬥,還是不去罷了。”明三秋奇道:“那你當日為何放下那般硬話,以十年為期,向天機宮尋仇。”梁蕭道:“花曉霜背棄父母親人,拼死救我,必受責罰。我這般一說,他們顧忌於我,必不敢待她太薄。”明三秋沉吟道:“那麼老弟有何打算?”梁蕭道:“小弟也是不知,唯有走一步瞧一步,來日有緣,與明兄重會於江湖之上,必當把酒言歡,再敘別情。”長身一揖,徑向北去。明三秋望他背影消失不見,始才一聲嘆息,向東南去了。
梁蕭平生身不由主,俱隨世事浮沉,今日好容易了無牽掛,卻又心生茫然。如此漫無目的走了二十餘日,遙見前方湧來無數難民,一問才知黃河又度決堤。他登高望去,果見遍地黃水亂注,萬頃良田盡成澤國,數十萬災民星散蟻聚,掙扎呼號,哀鴻一片。
茫然中,忽聽遠遠有人哀聲歌道:“山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曾是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歌聲蒼涼頓挫,刺得梁蕭心頭隱隱作痛,回頭看去,卻只見萬民哀號,卻不見歌者蹤影,不由忖道:“唱得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但若無所作為,豈非永受苦楚?”
他打定主意,問明方向,召集了幾十個難民,直趨河監衙門,趁夜闖入。那河監正與同僚聽歌看舞,賓主歡洽,瞧見梁蕭,不由大呼小叫,幾個家人撲來,都被梁蕭踢翻,眾官四散逃走,但哪逃得過,一個個都被按住捆了。梁蕭上座,叫過河監,詢問為何不理汛情。那河監顫聲應道:“仲夏水滿,難免決堤,往年朝廷都有治水之策,但如今西邊海都犯境,東邊又與高麗、日本交戰,南方還要攻打安南,占城;朝廷處處興兵,哪裡能夠兼顧水情?如今無糧無餉,怎麼治水,而且今年水勢來得猛烈,千里長堤處處可危,下官……下官也不知從何治起了?”
梁蕭道:“據我所知,這周遭百里有九座糧倉,大可開倉放糧,召集河工治水。”那河監面如土色,雙手亂擺道:“那是軍糧,放不得。”梁蕭微微冷笑,命一干難民將眾官守著,自往行省治所,將行省長官從小妾被窩裡揪了出來,命其發令開倉,那長官嚇得魂不附體,說道:“那是供給西北戰場的軍糧,倘若放了,下官人頭不保。”梁蕭將手掌在他脖子上一比,笑道:“你若不放,這顆人頭也是不保。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