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五里,忽有兩部魏軍猝然殺出,烏桓軍始料未及,被殺得節節敗退,凱隆臨見勢不妙,速妙大軍撤離。曹丕麾下二將,救下曹昂,擁護其回到營寨。曹丕早就等候許久,就在寨前轅門迎接,見曹昂兵甲凌亂,極其狼狽,表面緊張,暗中卻在冷笑。曹昂甚是晦氣,以盔砸地,怒聲喝道。
“烏桓惡賊,此仇不報,我曹子修誓不為人!!!”
曹丕聽言,嘴角微微一翹,然後又迅速恢復過來,凝聲而道。
“兄長息怒。惡賊兵鋒犀利,天下聞名,一戰失利,何須介懷。弟有一計,可使惡賊死無葬身之地也!!”
曹丕話音剛落,曹昂身後一將,滿身怨氣,厲聲喝道。
“賊兵勢大,難以破之。只怕二公子,白白損兵折將耳!!!”
曹丕一聽,梟目一凝,見曹昂身後麾下諸將皆有怨氣,好似埋怨他今日胸有成竹,卻又無料到烏桓這般悍勇,使得曹昂幾乎喪命。
曹丕看在眼裡,卻不惱火,他正欲如此,好讓曹昂不與他爭功。曹丕正欲張口,哪知曹昂滿臉餘悸,爭先而道。
“此言甚是。烏桓之人,實在勇猛,特別在其軍中,有兩員大將,端的是厲害得緊。為兄幾乎被其所殺。二弟萬不可輕敵,倘若有失,為兄如何向父王交代!?”
曹丕聞言,淡然一笑,信誓旦旦而道。
“我這條計,若是遇上如諸葛孔明等曠世奇才,或許瞞不過。天幸如今我所面對的不過是蠻夷之民。兄長不必多慮,且看弟我,如何立下大功。如之不然,甘願受罰!!”
曹昂眉頭一皺,他卻是真心實意擔憂曹丕,正欲在勸。哪知他麾下一員部將,在他耳畔低聲而道。
“二公子脾性放縱不羈,倘若大公子當面拒之,其礙於面子,反而適得其所。大公子權且答應,靜觀其變,若見時勢不對,便立即出軍救之。”
曹昂聽言,亦覺有理,當下應諾曹丕。
第九百七十五章 烏桓造反(下)
那曹昂部將聽得,卻是在暗中冷笑。曹昂雖然仁義,心思單純。但他麾下將校卻不如此,他們追隨曹昂,皆**能攀龍附鳳,待曹昂接領曹操魏王之位,得之富貴權勢。
曹丕冷然地瞟了那部將一眼,遂收回目光,引其部署回去其寨。曹丕聚其麾下諸將於帳內,
喚其於帳前聽令。命一將於水路進兵,來日但見風起,用船裝載茅草,依計而行,其餘將領隨他統領兵馬,每人手執茅草一把,內藏硫黃焰硝,各帶火種,各執槍刀,一齊而上,但到狼白山上烏桓營寨,順風舉火,蜀兵數十屯,只燒其一半,每間一屯燒一屯。各軍養精蓄銳,準備持久作戰,不許暫退,晝夜追襲,只擒了烏桓之主,蹋頓單于方止。
曹丕渾身散發迫人氣勢,煞是威風,計策一定,眾將聽了軍令,慨然應和,各受計而去。
卻說蹋頓單于,聽聞昨夜魏兵襲營,自軍兵馬奮勇抵抗,魏兵抵擋不住,狼狽退走,其間曹昂幾乎還被凱隆臨與朵畢武聯手擒住。蹋頓單于心裡一喜,正於高處觀望魏軍營寨,正欲乘勢出擊,檢視敵情。就在此時,一陣轟響暴起,蹋頓單于心裡猛地一揪,轉身望去,原來是寨內旗幡,無風自倒。
蹋頓單于臉色一沉,心頭直跳,連忙向朵畢武問道。
“此為何兆?”
朵畢武銅鈴般的巨目一瞪,甕聲甕氣地答道。
“莫非魏兵今夜將來劫營?”
蹋頓單于聽言,冷然一笑,一副斷定的態勢鄙夷喝道。
“魏兵昨夜使詐來襲,反而大敗而逃,安敢再來耶!?”
朵畢武想了一陣,便又答道。
“亦或許是魏軍詳裝試探,欲要擾亂我軍心?”
正言間,忽有一斥候來報,